源於健美(bodybuilding)的傳統舉重訓練,為展現各大小肌肉線條美,以重量個別地對肌肉作針對性刺激,達致肌肉疲勞,促進肌肉增生,為全身各大肌肉而設計的大型器械,學習及操作容易,將負重訓練普及化。
這套將肌肉「拆散」個別催谷的健身觀念深入民心,不少人去到健身室專找器械練胸修腰,忽略了個人身體狀況和這些器械的缺點。這些器械設計以坐姿居多,以固定關節減少身體擺動,目標肌肉更集中受刺激,然而每一下以固定軌跡重覆動作,對同一組織重複施加壓力而帶來微創,造成超負荷,增加勞損和受傷的機會。
早於80年代神經學專家Bobath主張「人體不懂肌肉,唯有動態。」人能夠移動,牽涉多個關節之間的多組肌肉同步工作,神經系統適時啟動肌肉以不同程度參與工作,並將壓力轉移,保護較脆弱部位,以產生最大動力。單獨玩器械,不足以刺激神經肌肉系統。
上圖這兩款器械,左面撐腿機用來鍛練大腿,右面的扭腰機目標鍛練腹內外斜肌。
上圖這動作手持重量球做下蹲加轉動軀幹,既同時做到上述兩部器械的功能,也運動到全身,鍛鍊上下肢協調能力,促進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健康。
現今家居、工作環境提供舒適便利的生活模式,因缺乏運動而引起的各類痛症有增無減,對於平時坐著居多的都市人,選擇多關節活動及自由走動的負重訓練,可適當刺激神經生長,改善人體在不同位置的穩定性及力量,提高移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