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等如練大隻?

女生:「我唔要練到一舊舊架!」
男生:「我唔洗變到筋肉人咁。」

啞鈴、手瓜、男人、舉重四件事幾乎劃上等號,先想一想,你身上除了心肝脾肺腎、骨骼,還剩甚麼?
對,就是肌肉,如果你不努力留住它們,你的身體隨年歲增長漸衰弱。

肌肉是活躍組織,若長期處於靜態,它會縮短然後變得僵硬,甚至慢慢喪失功能,還記得坐長途機雙腿肌肉如何,長期臥病在床的患者,肌肉因長期不動而萎縮,四肢活動功能退化。

肌肉約佔體重四成,肌肉比例越高,靜止時消耗熱量越大,容易控制理想體重。可是隨著人體衰老,減少肌肉組織,減慢新陳代謝率,降低能量消耗,換言之所需熱量減少,解釋了為何長者進食份量不多,也容易長胖。

人體衰老過程不是在我們所謂中年才出現,根據美國健體組織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廿五歲之後,每年流失半磅肌肉,正是我們體力下降的原因,因此不論男女,負重訓練是運動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為何做負重訓練?

俗稱舉重的負重訓練(weight training)又稱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便可阻止肌肉流失,加速新陳代謝率,靜止時每磅肌肉每天可多消耗50kcal,每磅脂肪只可消耗2kcal。

腿部的阻力訓練可持續48小時提升基本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相對於帶氧運動只可持續4小時,使身體處於靜態時有較高新陳代謝率,消耗更多熱量。

pin肌力欠佳易疲倦

當人感到肌肉疲勞酸痛,它在向你發出警號,可能是長期維持同一姿勢,肌肉缺乏力量及耐力,或者是不良坐姿造成,都可透過負重訓練舒緩問題。

pin肌力欠佳關節多毛病

全身可活動關節全靠軟組織連接起來,維持靜態和動態姿勢的負荷落在肌肉之上,如肌肉未能發揮作用,加快關節間軟組織耗損。

pin肌力欠佳易受傷

即使日常生活,購物提重物、抱孩子,肌肉鬆垮讓人感到吃力,甚至扭傷關節,長期重覆動作對脊椎造成壓迫,出現椎間盤脫位、突出和骨刺的後遺症,不一定是老年才發生的問題,體重增加,身材肥胖增加負荷。

抱孩子 舉重

負重訓練的好處

tick提高肌肉力量(肌力),利於運動表現。

tick靜止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tick改變脂肪比例,改變體型,

tick提高骨質密度,預防患上骨質疏鬆症

tick提高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

tick降低血壓

tick增加肌肉彈性和體積

tick增強肌腱和韌帶力量,使其承受更大的拉力

tick保持關節靈活

tick減低冠心疾病

tick增強自信心

tick幫助維持正確的(改善)姿勢,減輕因長時間工作而造成的肌肉疼痛現象。

舉重正解

誤解一 負重訓練即係舉鐵

負重訓練不限於使用健身院中的大型器械、啞鈴及槓鈴,負重訓練的原則是借助阻力刺激肌肉生長,這些阻力可以是個人體重、水力或橡筋,形式有千百種,例如Pilates、太極,做gym只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途徑。

誤解二 舉重令身型變粗

嬌滴滴的女士不會像男性般練得肌肉那麼發達,因為女性體內缺乏足夠男性荷爾蒙,及雄性的激素,正因為男性荷爾蒙會刺激肌肉脹大的重要原素,所以女性不容易練得一身健碩的肌肉。就算想變肌肉男也不是那麼容易,要配合營養,及個人先天體質,健美先生、小姐不是人人做得到!

誤解三 不做筋肉男毋須舉重

大家都忽略了負重訓練對強化骨骼的好處,比單獨從飲食中攝取鈣更有較,不論男女,年青時不鞏固骨質,待骨質逐年流失,晚年容易引致骨折。

膝關節一旦退化,出現鎖膝現像,站立時膝蓋後壓,腿顯得彎彎的,有時膝關節附近的肌肉會無法收縮,身體的重量就必須由腰椎和膝蓋骨來承擔,常常惹來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從站姿反映出來,骨盆傾前或後傾及壓膝、壓臀的現象,看起來屁股往下垂、身體往前傾。

誤解四 舉重太粗勞長者不宜做

其實體弱的長者因缺乏運動而肌肉萎縮,負重訓練可強化肌腱韌帶,提高自我保謢能力,提高穩定能力,防跌倒,減低受傷風險,再者,負重訓練是按個人體力選擇合適的方法,如水中運動、橡筋操都非常適合長者。

新手如何開始

1. 諮詢醫生意見

確定身體狀況適宜接受負重的壓力,作為體適能教練,要求學員完全透露健康狀況,尤其是傷患的歷史。

2. 聘請專業教練學習正確技巧

重覆做錯誤動作造成勞損。尤其是初學階段,糾正錯誤,一旦養成不良習慣日後改變加倍費力。由教練編訂訓練日程,較易達到理想效果。

3. 良好健身計劃

在編訂適合訓練計劃首要考慮身體狀況及訓練目標,宜針對全身各大肌肉,例如大腿、胸肌、背肌,再考慮重量跟次數,每完成8至12下為之一組,共2 – 3組,每組之間休息,初學者不宜少於半分鐘。每週兩至三次,為期4至6周,讓身體適應及學習技巧。

4. 負重訓練前

以緩步行熱身5至1O分鐘,使體溫上升,再做較輕鬆的伸展運動,由大肌肉至小肌肉,伸展運動原則參看此處

5. 進行時保持呼吸暢順,不要閉氣。

負重時需要強力的肌肉收縮,收縮的肌肉會增加附近血管的壓力,若加上閉氣血管的壓力會更加大,患上高血壓的人士更會有爆血管的危險。閉氣會形成努責現象,閉氣會影響血液回流心臟,放下重量時,肌肉得以放鬆,血液會大量回流心臟,如患有心臟病或血壓高人士,會大大增加心臟負荷。

6. 訓練後

之後一日可能出現肌肉酸痛,亦可能隔天才出現,並持續多天,時間長短則因訓練強度而異,因此鍛鍊同一組肌肉前,至少休息48小時,休息期間可做輕度帶氧運動及伸展運動,紓緩肌肉酸痛。

CL icon 30 +copy right

軀幹穩定能力訓練(Core Training)

日常生活中,靜止或動態時,深層軀幹肌肉時刻起穩定作用,避免脊柱過度受壓或拉扯,軀幹核心被冠上「powerhouse」之名,即是輸出能量的所在,讓我們參與競技運動時,形成強而有力的軸心,因此各項專業運動員都在訓練中加入core training,近年興起的懸掛式器材TRX便是其中一項訓練工具,經常見拳手、女網球手舒拉寶娃上載他們用TRX訓練的片段。

何謂穩定能力?穩定能力有何用?

先來個腹力測試 – 四角支撐 (Prone Plank)

  • 準備姿勢:俯伏在蓆上,肘關節屈成直角,前臂以肩闊著地支撐,雙腿分至臀闊,軀幹離地,僅以前臂及前腳掌觸地,並維持脊柱自然弧度
Start

準備姿勢

  • 四肢輪流提起離地(次序如下),每次維持15秒,完成所有階段需時1分半鐘,軀幹不能著地,一著地便停止測試,看看自己可支撐至哪一個階段。

動作1:提起右腳,維持15秒。

1

動作1

動作2: 提起左腳,維持15秒。

2

動作2

動作3:提起右手,維持15秒。

3

動作3

動作4:提起左手,維持15秒。

4

動作4

動作5:右手、左腳一齊提起,維持15秒。

5

動作5

動作6:左手、右腳一齊提起,維持15秒。

6

動作6

注意1.:如下圖般腰椎下墮顯示肌肉已疲勞,中途如感下背痛或不適必須終止,別勉強繼續,否則有受傷風險。

NG a

注意1.

注意2.:如中途改變姿勢企圖延長支撐時間(如下圖),表示超出身體應付能力,盡量維持脊柱自然弧度,否則失去測試意義。

NG b

注意2.

筆者常用這來檢測軀幹力量練習的進度,不少人初期連身體也撐不起來,修習一個月,可做到提起手腳。測試的另一效用是評估學員的體能,從中可觀察到任何肌肉不平衡的狀況,在設計健身方案時加入適當運動例如伸展,加以糾正。

Prone Plank可當作日常練習,訓練軀幹肌肉耐力,逐日增加支撐時間,緊記保持脊柱天然生理弧度,方為有效。

深層軀幹肌肉

認識一下軀幹肌肉,除了四肢以外,分佈於胸椎、腰椎、骨盆的核心肌肉組成主要軀幹,當中主力負責維持體態都是一些深層肌肉,先來解構腰椎部份,有以下深層肌肉支撐:

  1. 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 簡稱TA)
  2. 多裂肌(multifidus – 簡稱MF,)
  3. 腹內斜肌(Internal Oblique – 簡稱IO)
  4. 椎旁肌(Paraspinal muscles)及骨盆底(pelvic floor)

TA illustrations

當TA及MF(其作用鎖緊每節脊椎)同步收縮,便形成深層腰封支撐腰背,給予腰椎穩定性,對於維持脊椎節與節之間的穩定性,深層肌肉的角色比表層腹肌(腹直肌,即俗稱的六舊腹肌)更為重要,平日身體靠它們收縮維持坐姿及站姿,因此它們必須具頂級耐力。軀幹穩定訓練講求肌肉運用的準確、協調,目的是持續讓腰椎保持自然S弧度。

作用

tick功能性

  • 應付日常活動,例如搬運物件,承擔外物重量,穩定有力的軀幹肌肉避免脊椎承受壓迫,否則椎間盤脫位,突出和生骨刺。

tick與運動有關

  • 提升運動表現:減省體能耗損,有更好耐力;維持穩定的軸心,無論高速前進,或擊球,產生更大力量。

tick保護脊柱

  • 舉重時減少腰椎擺動,減輕磨損程度。

tick維持良好姿勢

  • 靜態或動態姿勢,減少肌肉疲勞。

tick脊椎保護重要器官

  • 腰椎偏離生理位置,造成骨盆傾斜或下垂,擠壓內臟器官,器官毛病可能因不正的脊椎所引起。

tick修正身段

  • 鬆弛的深層軀幹肌肉,引致肌肉不平衡發展,原本參與發力的大肌肉沒正常發揮功效,維持不到理想張力,可能出現例如臀型下垂的體態。

CL icon 30 +copy right

減肥百招(上)

減肥一直都是利潤豐厚的市場,當纖體行業的宣傳一度鋪天蓋地,推廣包紮、推脂廣告充斥報章,由小規模的美容院,及至發展到有纖體專家出現,將減肥套餐包裝得美倫美煥,說到底還是靠營養師幫助顧客控制飲食,可能醫學界正道的聲音越來越响,後期加入運動元素,創出什麼跳舞療程,歸根究底便是叫人運動,要是所謂纖體機有效,又何需弄出這麼多花款,干脆讓客人躺下做機。正因為人愛走捷徑的習性,願意相信及付出金錢,有沒有效也在所不計。

所謂捷徑,試得越多,越難維持適當的體重,每一次嘗試都在干擾正常身體機能,都在損害身體的免疫系統及心肺循環系統,以健康作代價換來三數磅上落,值得嗎?

市面不少所謂的減肥藥,作用是利尿,或者提高心跳率,迫使身體排出水份,造成消瘦假象,脫水的後果對身體遺害不少。

經由醫生處方的減肥藥,其實協助癡肥人士控制病情,大多癡肥人士因脂肪積聚引致心血管毛病,健康受嚴重威脅,不得不服藥物控制,因此只是稍重,或急於見效的人士,在服藥前宜三思,這些成藥全都有副作用。除非在醫生監察下服食藥物,否則不宜隨便在藥房買減肥成藥。

有效的減肥方法是必須經得起長期使用的考驗,而又對身體無損,除了改變生活模式,飲食均衡、保持活躍生活習慣,筆者看不到還有什麼符合以上原則。

對於一些藝人喜歡公開減肥秘方,有點厭惡,尤其是聲稱吃了什麼什麼迅速減磅,除非是註冊營養師根據個人情況的指導之下,不值得仿效。

威爾斯醫院內分泌科高級醫生周振中(2004年)曾批評這股「社會歪風」,他說:「雖然香港沒有類似食物標準局的政府機構,但其他政府部門應該研究纖體、減肥對健康影響,提供指引給市民。社會流行纖體,商業活動帶動大量宣傳,很多人被牽鼻子走。」十年前的忠告,社會風氣改變了多少?

你試過以下哪種方法減肥?

種類 方法
奇異飲食方法 
  •    節食
  •    蔬菜水果餐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    食肉減肥法
口服產品/藥物
  •    排毒產品/減肥茶
  •    代餐
  •    纖維
儀器
  •    推脂/搣脂
  •    繃帶包紮
  •    外敷纖體膏
手術
  •    抽脂
  •    洗腸
醫生處方成藥
  •    西布曲明(sibutramine)
  •    Orlistat

下周逐一分析種種奇招的原理,減肥效能的真與假。

CL icon 30 +copy right

做個專業週末跑手

相信每年二月的「渣打馬拉松」是全年動員最多超級業餘跑手的公路賽,所謂super amateur是比假日跑手更疏於練習、沒經驗的一群,開步五分鐘不夠已氣絶開始步行,初段擠得如蟻行,當中又潛伏了喜歡中途停下來掏出手機拍照的「跑攝人」,有如跑障礙賽。

今年雖然仍有大量跑手不適,有人於終點前暈倒,慶幸未有致命記錄。記得筆者首年參加十公里,前一晚臨時取得朋友的名額,晚上飯局吃火煱,肚子填得漲滿,回家休息四、五小時,又要摸黑起來出發起跑,當年有點魯莽,以這樣的狀態,跑到入西隧至上環一段甚為艱辛,隧道內空氣流通差,接下來是鑊形上斜車道,氣喘如牛,幸而也能安然無恙跑到終點。萬一出事,最傷心是家人,作為業餘跑家也可以專業一點,以下是專家給新手的一些意見。

1. 不要過度訓練

  • 隔日練跑,給予足夠休息。

2. 交替訓練

  • 針對全身有助跑步的肌肉進行鍛鍊,藉以提升跑步表現,足踝有不少細小肌肉,強化這些肌肉可減少受傷機會。

3. 每天伸展運動

4. 閱讀跑步訓練之讀物

  • Jeff Galloway撰寫的 《Galloway on Running 》 及《Half-Marathon: You can do it!》

5. 穿著適合跑步裝束

  • 選擇質地優良的汗衣,保持身體乾爽。

6. 合適跑鞋,選擇時考慮以下要素:

  • 跑道地面
  • 個人體重
  • 跑步經驗
  • 腳弓有否向內翻或外翻,諮詢足部專家以評估腳形。
  • 定期更換跑鞋,鞋底給經年累月磨蝕,吸震能力下降,累積過350至550里便應考慮換新鞋。

CL icon 30 +copy right

你有幾硬頸?

頸項有六個活動方向(見下圖),結合起來使頭部可360度轉動,比其他活動關節要複雜得多,連接頭顱的七節頸椎周圍分佈多條大小肌肉,若不好好保養肩頸肌群,影響頸椎位置,另外,負責從心臟輸送血液至腦部的大動脈流經頸項,肩頸肌群過度緊張和僵硬令血管收窄,影響血液流量,腦部的氧氣供應量不足,可能引致頭暈、頭痛,因此肌肉護理欠佳,生理及精神問題便隨之而來。

肩頸肌群的柔軟度主宰頸椎的活動幅度,因疲勞、缺乏運動而引起肌肉僵硬,減低頭頸活動能力,每天應好好運動伸展,但要避免一些高危動作。以下是頸項的活動幅度:

頸活動

1. 前屈活動幅度:85度

2. 後伸活動幅度:70度

3. 側旋(左/右)活動幅度:80度

4, 側屈(左/右)活動幅度:40度

上述的數據僅供參考,不是硬性規定一定要符合指標,最重要是量力而為,及檢討所做伸展運動有否改善柔軟度。曾有年過五十女士的頸部活動幅度少於正常50%,由於積習多年,難以百分百回復,定期伸展運動,可避免惡化下去。常見從事文書工作人士,頭部過度向前傾,後頸肌肉變得僵化欠缺彈性,減少後伸幅度,尤以執教鞭的老師情況最糟糕,因長期低頭改作業的習慣,三十餘歲已變成「梗頸」,因此,越早開始定時作適當伸展越好,以養成良好習慣。

CL icon 30 +copy right

為什麼要做帶氧運動?

跑步、打羽毛球、高爾夫球算不算帶氧運動?

當我們進行一項持久的體力活動中,體內需要大量氧氣輸送,氧氣進入肺部再輸送至血液,由紅血球帶到運動中的肌肉及身體各部份,定期做可改善心跳功能及血液循環系統的輸送氧氣能力,提高肺活量及心肺耐力,這類體力活動便稱之為帶氧運動(aerobic /cardio Exercise)。

能夠稱得上帶氧運動,必然有雙腿的參與,只有動用身體的大肌肉才足以刺激大量氧氣輸送,並持續進行廿分鐘或以上,運動強度使心跳提升至個人最高心跳率60-75%。因此,我們普遍說步行、跑步、游泳、踏單車等運動,持續廿分鐘,保持令人氣喘、仍可談話的速度,便屬於帶氧運動。運動時限可超過廿分鐘,視乎訓練目標,若鍛鍊心肺耐力,即增強肌肉耐力及減慢疲勞的出現,需要延長時間及強度。

心跳率
心跳率是反映著心臟收縮及放鬆的速度,如果心臟耐力佳的人,心臟可造成強而大力的收縮,而且足夠將大量血液供應到身體各部份,相反,一些心臟耐力差的人,心跳率會較高,因為緩慢的心臟收縮及放鬆速度不能供應血液到全身。心肺耐力最好的運動員,例如馬拉松選手,可低至每分鐘四十多下。

因此心跳率用來量度運動強度的指標。帶氧運動的強度是最高心跳率60-75%。

計算帶氧運動心跳率方程式:
步驟一: 220 – 年齡 = 最高心跳率
步驟二:最高心跳率 – 靜止心跳率= 儲備心跳率
步驟三:儲備心跳率 x 60% +靜止心跳率 = 區域下限
儲備心跳率 x 75% +靜止心跳率 = 區域上限

例子:30歲男子,靜止心跳率=70
步驟一: 220 – 30= 190
步驟二:190 – 70= 120
步驟三:120 x 60% +70 = 142
120 x 75% +70 = 160

他的帶氧運動心跳區域 = 每分鐘142 – 160下

燒脂?做帶氧運動

體適能界一向主張做帶氧運動達到燒脂效果,原因是身體的供能系統(energy systems)在帶氧狀態消耗最多脂肪。身體有三個供能系統因應活動強度,交替扮演主導角色,運用體內以不同形式儲存的燃料釋放能量。

當我們從靜止狀態進入劇烈活動,瞬間的體力勞動全靠無氧系統(anaerobic system),顧名思義,在無氧狀態下即時供能,但不能持久。

若活動時間延長和加劇,乳酸系統(lactic acid system)開始啟動,過程中會製造出乳酸,刺激神經組織,使我們有酸痛疲勞感覺,當乳酸積聚達到飽和點,使肌肉疲勞得不能再動。

較遲發揮作用是「帶氧系統」(aerobic system),它主要依靠氧氣分解體內脂肪釋放能量,過程中只會製造二氧化碳和水,能夠支持長久的肌肉收縮活動。因此對於以減肥為目標的人士,會建議他們進行廿分鐘以上、低至中強度的體力沽動,好讓身體以消耗脂肪為主。

不過近年越來越多硏究顯示,短而高強度的運動對減肥更有效。關於身體運作,很多方面還未有一致定論,不時有最新科硏更新我們對身體的看法和認知。至於帶氧運動的好處早被認可,無可否定。

帶氧運動的好處:

  • 增加血液流量及氧氣輸送至肌肉,改善血液循環系統,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 消秏身體從飲食中攝取的能量即卡路里
  • 加強心肺功能,心臟與肺部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不斷提供能量給肌肉細胞,即減少靜止心跳率,加強心臟肌肉收縮力量和增加肺活量
  • 減少身體內膽固醇和幫助預防高血壓
  • 促進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
  • 增加神經線敏感度,令肌肉控制能力、身體的平衡感、協調和反應更加敏捷

pin調節呼吸

進行耐力運動要動用人體的有氧系統去釋放能量,宜保持呼吸節奏均匀而深長,確保體内氣體交換更有效率,並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呼吸是控制運動節奏的最重要的一個原素。

當運動量增強,呼吸便急促起來,因為需要提供更多的血糖、氧氣到肌肉中,人體會因應體內細胞的耗氧量去調節呼吸的速度,劇烈的運動需要較多氧氣,所以要以較急速的呼吸加以補充。

pin服飾宜忌

  • 合適的運動服應具散熱、保温、排汗功能,目標是使身體保持正常温度,若在室外進行,考慮有防曬功能的衣飾。
  • 運動褲長短皆宜,但褲管太闊的短褲會走光,建議女士穿平腳貼身短褲較佳。具彈性的衣料,方便蹲下起身的動作。
  • 男士不要貪方便,穿著西褲連皮帶的上班服做運動,身體受束縛令呼吸不暢順,宜換上鬆身透氣運動服。
  • 不要穿膠衣做運動,以為加速排汗有助減肥便大錯特錯,排汗是身體降低温度的方法,若汗水不能蒸發,防礙散熱及降温功能,體温上升,加重心臟負荷,身體的功能便出現問題,很可能出現熱衰竭現象,須要立刻停止運動及急救。
  • 見過女士穿三吋高的休閒球鞋做運動,這類配襯時裝的花肖球鞋,會減低腳底的感應兼加重足踝附近肌肉的負擔;亦有些人愛穿高筒行山鞋,甚至涼鞋也不宜作長跑。

pin運動前warm up

  • 熱身5 至 10分鐘,從頭至腳伸展全身肌肉,如果時間有限,先伸展較僵硬的關節,以增加柔軟度,亦能提升心理準備,刺激身體反應,以適應稍後強度更高的運動,預防受傷。在寒冷天氣或低溫的環境,四肢的溫度較低,需要較長的時間增加四肢及肌肉的體溫。
  • 補充水份:運動前半小時開始飲水,因運動時大量排汗流失水份,期間要多次而小量地補充水份,不宜一次過大量喝下飲料。

pin運動後 Cool down

  • 結束高強度運動前,宜逐漸減慢速度,讓熱騰騰的身體慢慢冷卻下來,而非一下子停頓,以保持一定血液循環,持續帶走肌肉的乳酸,減少隨後的肌肉酸痛、關節生硬等情況,達到提早消除疲勞的效果。運動時,肌肉製造大量的乳酸,若一下子停下來血液循環立刻減慢,已產生的乳酸會停留在肌肉內,肌肉出現過分酸痛或延遲性酸痛的情況, 更甚是會有肌肉細胞發炎的情況。
  • 伸展運動可放鬆持續收縮的肌肉,過份緊縮會失去彈性和力量,還會令下一次運動時受傷的機會增加。
  • 補充水分:事後飲水或運動飲料,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及鹽分,否則增加或延長身體的疲勞,減低體能的表現和減低身體恒温的能力。

pin走路正確姿勢

持續步行廿分鐘是最簡單及基本的帶氧運動,不正確的步姿對關節可引致不同程度損害,例如常穿高跟鞋的女士,小腿肌肉較緊,造成不良步行姿勢,先來檢查自己的步姿是否正確。

  • 視線前望,挺胸,避免圓肩,全身放鬆、自然,脊柱維持自然弧度。
  •  收腹,保護脊柱免受壓。
  •  每一步腳跟先著地,向前滾動,前掌提起,避免先讓腳掌踏地。
  • 手肘自然曲成90度,在身體兩旁自然擺動,雙臂不要跨越身前,或高過胸前,肩膊放鬆自然下垂,別讓肩肌緊張。
  • 穿著合適球鞋,足弓位置有良好承托力。

CL icon 30 +copy right

常見不良姿勢與糾正

上周檢討過個人壞姿勢,接著說明如何做適當運動加以糾正。

不良姿勢一:圓肩

俗稱寒背,是上身肌肉不平衡最常見的情況 ,特徵是:頭顱向前傾、勃子拉長、縮胸、凸肚,寒背使人看來無神無力,從後面看肩膀到背部又圓又厚,生理上使胸部萎縮,減少內胸腔的空間,肺活量變得差,氣色更不好,人就顯得蒼老。

除了先天問題所致,大部份的寒背是後天因不良習慣形成,例如長期低頭打鍵盤,以致背肌無力,肩膀向前彎。女士們因胸部沉重,胸椎歪斜,也會呈現寒背。強健的肌肉可扶正脊骨,卻因長期維持同一姿勢,肌肉出現疲勞,失去原有彈性及力量,勉強坐正是十分吃力的事,長年累月下甚至脊柱變形,加快出現肌肉疲勞,造成惡性循環。

問題:胸椎弧度過大,加大雙肩向前屈的幅度,胸肌縮短,上背部中間的肌肉常被拉長以致力量不足,容易引起下背痛。

針對圓肩運動 :

(一) 伸展運動:針對前膊、胸肌 (伸展基本原則見另文)

(二)負重訓練:強化上中背肌群

例子:站式划艇

起始姿勢

起始姿勢

開始(圖1):先把橡皮筋繞在固定物上,例如穩固的書桌、直柱、扶手欄等,高度及腰。雙腿微曲半蹲,雙手伸直,但不要鎖肘關節。

終結姿勢

終結姿勢

結束(圖2):收緊背肌帶動雙臂往後拉,手肘貼身,拉至雙臂超過軀幹少許便終止。

不良姿勢二:盤骨前傾

另一常見脊柱毛病是盤骨前傾。來個簡單測試,背靠牆站立,如整隻手掌可在腰際的空間從一邊伸往另一邊,表示腰椎弧度過大、盤骨前傾。此外,中央肥胖人士由於大肚子下墜,使得腹部前凸及盤骨前傾,跟孕婦腰椎過度後彎的情況一樣。

問題:背肌過緊,腹肌弱。

針對盤骨前傾運動:

(一)伸展運動:下背肌(豎棘肌)

(二)負重訓練:強化腹肌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要長久有效地訓練肌肉保持良好姿勢,多強化起穩定作用的深層肌肉,下周來一起練習穩固「天然腰封」。

CL icon 30 +copy right

健美之道第五站

Check Point 5:邁向康盛人生

走過前面數站,檢討過日常飲食、生活習慣,建立個人、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模式,美麗不是外表上三數磅的增多與減少,享受健康身體帶來的自由,清晰訂下個人生命目標,活出康盛人生。

參考正向心理學對人生的反思,量度是否擁抱康盛的人生,訂下五大元素。

「PERMA」代表這五大元素的簡稱:

Positive emotions: 感受幸福快樂、生命富足、愉悅的生命。

Engagement: 百分百投入,去除自我意識,處於流動狀態。

Relationships: 人際連繫

Meaning: 歸屬於或侍奉比自我更大的東西

Accomplishment: 成就、戰勝或駕御外在環境

(Source: Positive Psychology Cent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ttp://www.authentichappiness.com )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CL icon 30 +copy right

健美之道第四站

Check Point 4:運動

1. 提高日常活動量

若每周上gym一、兩次,其餘日子卻整天坐著過,不如天天盡量於日間保持活躍,多步行,作為體適能教練,非常支持藉著「日常生活熱能消耗」,終生控制維持理想體重,比單一次性運動更長遠有效。據一項「非運動燒脂研究」(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簡稱NEAT),癡肥人士每天坐著不動的時間,比纖瘦人士多兩小時以上,相當於350kcal,一年累積下來相等於減掉15公斤。

2. 帶氧運動 

帶氧運動的好處和功效已於另文詳述,做帶氧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同時促進基本代謝率,刺激身體使用體內脂肪效率,改善胰島素控制血糖能力,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

3. 阻力訓練

又稱負重訓練,只要是適合個人可負荷的強度,男女長幼都需要強健肌肉及骨骼的負重運動。人處於靜止狀態,維持一磅脂肪只需2kcal熱量,一磅肌肉卻要消耗50kcal,增加肌肉組織比例便可提高基本代謝率(BMR),維持合比例的肌肉量對維持理想體重極之重要,負重訓練能有效不讓肌肉流失。

 原則一:定期、持久

運動不是藥丸,單一節運動對新陳代謝及體重影響有限,將運動培養成習慣及定期做,讓身體適應,提高消脂效率,減少儲存脂肪酵素,少做運動、體質差的人初期不易消脂,往後才會輕易除掉積聚體內已久的脂肪,變成一部消脂機器。

原則二:適量

運動不能逞強,也不能要求過低。有些人追巴士都會氣喘如牛,力不從心,枉論持續半小時運動,若要改善體能,開始時循序漸進,從低強度而持久的運動開始。一開始進行如跑步般劇烈的活動,並不適合久未運動的人,運動有很多方式,選擇合適當前身體狀況及體能水平,一步一步增加強度,相信大家都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

害怕改變飲食習慣,也不願多動,寄望減肥秘方,選擇走捷徑的話,請返回第一站重頭來過。減肥捷徑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第五站

CL icon 30 +copy right

健美快道第三站

Check Point 3:均衡飲食

2007年衛生署與本地食肆聯手推出「三低(油、鹽、糖)一高(纖維)」有營餐,方便外食一族維持健康飲食習慣,並建議每天進食兩份鮮果、三份蔬菜,都是簡單易明的飲食建議,比西方沿用已久的食物金字塔直接,以下是舊有的食物金字塔建議各項營養素的攝取量:

營養素 佔總體攝取量之百分比
碳水化合物(複合糖 48%, 單糖 10%) 58-60%
脂肪 30%
蛋白質 10-12%
各維生素及礦物質 適量

 2011年美國農業部推出新的均衡飲食指引MyPlate(我的食物盤),取代食物金字塔。

MyPlate

設計意念出於實際用途,方便家長為孩子準備食物時易於衡量營養均衡與否,不用為量度份量而過慮。根據上圖食物盤的分配:穀物(橙區)佔3成,蔬菜(綠區)佔3成,水果(紅區)佔兩成,蛋白質(紫區)佔兩成,盤外一小碟(藍區)代表乳製品,例如一杯低脂奶或乳酪。另附帶其他飲食建議,例如控制進食份量、減少鈉質和糖份的攝取量。

形象化的指引有其好處,一來容易記,二來在選擇食物時看一看盤子,可具體分配各營養素的比例,穀物和蔬菜若佔盤子一半是較佳的選擇。

如果體重出現問題主因是飲食上嚴重失衡,個人建議諮詢註冊營養師,學習正確飲食觀念,訂立有效飲食計劃,慢慢改變飲食習慣。從一些光顧纖體中心的女士打聽回來,她們所見的營養師,個人覺得不是太正規且成效不大,其中一位女士得到的所謂餐單是叫她吃西芹和紅蘿蔔代正餐,大家宜謹慎選擇。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第五站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