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是我最愛的按摩小工具,跑步後、邊看電視邊用來舒鬆肌肉,大面積的部位用foam roller當然較快捷,但小有小的好處,小球輕巧隨時用得到,按於小面積及凹凸部位例如肩胛、腳底更到位,今次先示範如何用網球按壓小腿。
大家一定試過用橡皮圈彈人,先拉長橡皮圈,鬆開手指橡皮圈飛出去,這與人體如何產生動力移動相似,肌肉如橡皮圈先拉長後收縮,全身當然不止得一條橡皮圈。
步行是人體最基本動態,從步態觀察能量如何從下肢、經軀幹、傳送至上肢,達到最省力的移動模式。腳跟最先接觸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令足部、大腿向內翻,部份肌肉會作離心收縮,即負荷中伸展起卸力作用,接著肌肉作向心收縮促使下肢向外翻,作用是加速推動人向前走。
行走時(見下右圖),胸椎和盆骨以相反方向轉動,左腳向前踏出,盆骨向右轉,右手向前擺動,胸腔向左轉動,這預設的動力鏈令人體有效率地移動,體驗一下走路或跑步時刻意不讓雙臂擺動或擺動同側手腳前行會有何結果?
明白能量如何於動力鏈達成有效率的移動,可於運動訓練中加以利用,改善效身體移動模式,減少不必要勞損,從而有更佳運動表現。
人體於空間移動受制於物理原則,除了反作用力和引力,亦可善用動力(momentum)令活動更有效率。臀跟肩膊以脊柱作軸心並以對角方向旋動,提供動力帶人體向前行走,同樣地,當我們跑步,一旦開始推動身體前進,能量從兩腿輪流觸地之下產生並循環使用,跑得越快,髖部更有效地產生能量,力量越大動力產生越大。若缺乏動力,手腳動作變得緩慢及刻意,每個動作更費力。動力幫助節省體力讓運動表現發揮得更好,這需要肌肉骨骼系統有良好條件去配合,兼顧全身肌肉平衡、關節活動能力及協調能力是一般健體及運動訓練不可缺少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