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陽光也護愛肌膚

踏入九月陽光猛烈如常,這夏日差不多天天如是,刮風暴雨的日子少之又少,可持續每周躺於沙灘享受日光一小時,換得古銅膚色之餘又不要曬傷,還是盡量避開早上11時至下午4時紫外線最強的時間。

自小已非美白擁護者,愛鑽進陽光直曬的地方,後來知多了曝曬帶來的惡果,現在亦曬得有分寸,適可而止,控制肌膚受破壞程度,以下是閱報得來由香港防癌會及皮膚科醫生提供的防曬知識。

皮膚變得黝黑,全因紫外線刺激皮膚產生黑色素以保護皮膚,黑色素會排出體外,可是,長期及過度曝曬則造成傷害,令皮膚出黑斑和皺紋。

皮膚老化是曝曬的害處之一,最嚴重是危害健康,紫外線的影響會永久累積在人體內,導致皮膚癌的最主要原因,發病者大多是60歲以上。如曾屢次曬傷皮膚,增加日後患黑色素皮膚癌的風險,即是癌病變在皮膚深層的真皮中出現,比另一種非黑色素皮膚癌,其高度危險性在於生長迅速、易擴散。

外露的皮膚靠塗防曬霜保謢,如何選擇和使用得宜就要正確解讀防曬霜上標註的防曬系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人體在沒任何保護下可曬10分鐘,15度即可延長15倍,即150分鐘,30度即300分鐘。要記住,防曬品留在皮膚上有多持久因情況而異,可能會因汗水、揩擦而掉了,要注意補塗時間,另外,度數並不反映紫外線吸收度以倍數增加,15度已可抵擋中波紫外線(UVB)吸收達93%,30度97%,50度只增加至98%,因應度數其質地濃稠程度有所不同,越黏稠會阻塞毛孔,可能引致皮膚敏感,該用哪度數則各自衡量,最重要是切勿錯誤高估抗曬能力。

沒一種防曬措施可完全阻隔紫外線,防曬霜減輕紫外線破壞肌膚的程度,經常留意身體的反應,若白析皮膚曬至紅腫,而原已偏黑膚色曬至更深色,呈現乾皺,已是曬傷的徵狀。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