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體力少不了一「蕉」

以前看網球運動員中途在場邊休息時會吃香蕉,心想運動中不是流質補充劑會更快被身體吸收,大學*實驗證實香蕉確有其好處。

有實驗測試香蕉與運動飲品會否對運動員的表現是產生不同效果,以2.5小時至3小時單車公路賽的選手為測試對象,每15分鐘給選手飲一杯運動飲料或半條香蕉,驗血結果發現,兩批人的運動表現一樣,香蕉優勝之處是提供運動飲料所沒有的營養素,例如抗氧化物,而運動飲料也缺少纖維、鉀和維他命B6。

大學教授指出香蕉對其他耐力運動發揮同樣效用,幫助任何類型運動員從更健康來源攝取碳水化合物,運動前或後香蕉都是不錯的小吃。

*研究機構: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s Human Performance Lab

CL icon 30 +copy right

靠講野測運動量

量度心跳率可準確反映運動強度,如沒配戴用來測量心跳的手錶和胸帶,靠談話的舒適度來檢測運動量有沒有效亦是可靠方法之一。

運動要達到適當強度才起健體作用,實驗室內會用精密儀器測量人體最高攝氧量、換氣閾值及血內乳酸濃度,下圖顯示隨著運動量增加攝氧量之變化,綠色部份顯示運動強度處於換氣閾值區域,適合一般鍛練心肺功能訓練區域,紅色部份超過呼吸補償閾值,屬於高強度的無氧訓練。

Talk test

被廣泛採用的算式「Karvonen Method」,按個人年齡及靜止時心跳率推算合適的運動心跳區域,市面的心跳錶內置程式,監察運動量輕易得多,不過,另有個方法簡單百倍。

1939年牛津大學教授John Grayson向英國攀山人士建議,邊走還能談話就是適合的攀山速度,視為「Talk Test」先驅, 歷年屢經實驗測試肯定其可靠性,被國際健體學會納入為測量運動強度的指引之一。

正式Talk Test會在跑步機上進行,邊跑動邊讀出文章內容,或回答一組問題,監察員詢問測試者談話舒適度,以判斷合宜的運動強度,亦可持續談話,並逐步增加難度,直至對方感到無法邊跑邊談。

一般體能訓練建議,一邊運動仍能持續談話,等同上述圖表綠色區域,如開始感到困難甚至說不出話來,表示已達到高強度的無氧訓練,對於患有心臟運動性缺血者來說屬於過量,應該避免。

不妨與朋友結伴跑步時來個自我檢測,若交談過於輕鬆,可稍為加速,通常待2至4分鐘身體才有變化的反應,因此加速不能過急,對於習慣獨自運動的人怎麼辦,邊跑邊唱歌亦未嘗不可。

CL icon 30 +copy right

椰水天然運動補給品

講開運動補給飲料,另有一款新興天然飲料 – 椰水備受推崇,椰水未被發掘成為商品前,拉丁美洲、南美用來電解質補充品,曾於野外求生節目中看過,椰子水含豐富鉀、維他命C及碳水化合物,成為流落荒島的救命之水,2005年南亞海嘯有倖存者靠椰水維生渡過25天並獲救。

椰水的特點是低熱量,12安士僅60卡路里,鉀含量比一隻香蕉(450毫克)還高,比運動飲品甚至高十多倍,其他電解質如鈉、鎂亦不缺,兼無添加糖精,比其他電解質飲品可減輕胃部不適。椰水與一般電解質運動飲品於熱量、成份上之主要分別可參考下表。

不過,它的優點未必迎合所有類別運動員的需要,對於中短途耐力運動是不錯選擇,若運動超過兩小時及汗流量多者,需要較高熱量補給飲品及較多鹽份補充。  

兩款椰水與Gatorade、Powerade運動飲品成份比較

Vita CoCo 椰水(8安士) Zico椰水(8安士) Gatorade(8安士) Powerade(8安士)
熱量(卡路里) 43 34 50 50
碳水化合物(克) 11 7.4 14 14
鉀(毫克) 471 325 30 25
鈉(毫克) 25 91 110 100

CL icon 30 +copy right

運動後體力復元法續篇

訓練計劃的休息期間,飲食上若能適當補充營養素,有助迅速恢復體力,避免過度耗損,亦可遞增訓練強度爭取更佳表現,有關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之補充可參考上篇,對於接受較歇力訓練的運動員,可能需要借助咖啡因及碳酸氫鈉,目前相關研究仍有限,列出報告中的建議僅供參考。

咖啡因

補充碳水代合物同時攝取咖啡因,是促進運動後肌醣合成的另一方法,一項科研報告建議份量:2毫克/kg/hr咖啡因,1克/kg/hr碳水代合物,運動後4小時令肌醣再生提高66% (Pedersen et al., 2008)。另一研究實驗針對強度間歇性跑步能力(Taylor et al., 2011),測試者先完成最高強度運動至力歇,休息期間最初4小時,以8毫克/kg/hr咖啡因,及1.2克/kg/hr碳水代合物,相較同一份量碳水代合物加水,測試者有更佳運動表現。以體重65kg運動員為例,運動後首兩小時,攝取130毫克咖啡因,相等於兩杯8安士黑咖啡或茶。 

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

進行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會因代謝酸中毒導致力歇,因此有研究針對利用鹼性物質延緩過程,碳酸氫鈉從肌肉移除質子。碳酸氫鈉可能引起胃部不適,建議份量及服用方法,於運動前一至兩小時,以0.2-0.4克/kg份量的碳酸氫鈉混和一公升液體,例如一名65kg運動員需要13克小梳打加入水或能量飲品中服用。

CL icon 30 +copy right

運動後體力復元飲食法

運動後的飲食策略視乎運動水平,如一般以健體為目標之運動量,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均衡營養即可,運動中流失之水份要及時補充,水份與電解質之補充這部份前篇已有詳解,因應強度較高的訓練計劃而需要迅速恢復體力消耗,留意兩大營養元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

醣原合成

醣原儲存於肝臟和肌肉,每天或每兩天一次進行中度至高強度帶氧運動,維持日常均衡飲食經已足夠,運動中消耗的醣原一般來說可於24至36小時回復正常水平,無需特別額外補充。

對於要接受頻密及高強度訓練者,計劃飲食以非常手法將復元時間縮短至20小時。

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時機、種類及份量,特別情況下輔以蛋白質之攝取。

時間方面,運動後30至60分鐘醣原合成最為活躍,之後逐小時放緩,首小時比兩小時後高一倍,若然隔兩小時才補充碳水化合物,肌肉醣原儲存水平比首小時補充少45%。

種類方面,以果糖合成醣原效率較低,速度比葡萄糖慢5成。

至於份量,主流建議每小時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克碳水化合物。例如一名體重79.5公斤跑手,首4小時,每小時需要80至95克碳水化合物或320至380卡路里。

過量攝取碳水化合物不會加速肌肉醣原合成,反而分開數次逐少補充,比一次過大量攝取有效,建議運動後每隔15至30分鐘以每小時每公斤體重攝取1.2 克。 以一名體重65公斤的女性為例,參與耐力運動,定期進行中至強度訓練,每次超過1小時。兩小時內從飲食中攝取碳水化合物之份量160克(65×1.2克/公斤/小時x2)

餐單參考

進食階段 食物 碳水化合物份量
運動後即時進食 8安士運動飲料+1隻中型香蕉 42克
運動後30分鐘 8安士運動飲料+1件中型bagel 53克
運動後1小時 1杯乳酪 42克
運動後90分鐘 1杯低脂朱古力奶 26克
總計 163克

蛋白質合成維持肌肉蛋白平衡對肌肉修復過程很重要,補充碳水化合物同時加入蛋白質,可促進葡萄糖之吸收,幫助肌肉損耗之復元,最佳組合是隔15至30分鐘以每小時每公斤體重攝取0.4克蛋白質及1克碳水化合物,目前文獻對於何類蛋白質達到最佳蛋白合成效果尚有爭議,主流意見建議乳蛋白、乳清蛋白和casein(Beelen et al., 2010)。另有建議於運動前攝取蛋白質,促進運動後蛋白質合成,比等待運動後補充快150%,建議份量為6克氨基酸,相等於大約15至18克乳清分離蛋白(whey isolate好處是快被身體吸收兼含豐富亮氨酸),再於運動後30至45分鐘攝取20克(或每公斤體重攝取0.23-0.27克)。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混合餐單

進食階段 食物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運動後即時進食 8安士水+1隻小型香蕉 23克 1克
運動後30分鐘 8安士水+1件中型bagel 38克 5克
運動後1小時 1杯乳酪+1安士腰果 43克 16克
運動後90分鐘 1杯低脂朱古力奶 26克 5克
總額 130 30

CL icon 30 +copy right

運動飲品揀邊隻?

HK sports drink

關於如何補充體液以免脫水在此有詳解《愛水如命上、下篇》,低於一小時的運動基本上喝水已足夠補充流失的水份,不考慮花錢買運動飲品,以免攝取不必要的熱量和化學品例如調味劑及甜味劑。當流汗量超出正常或進行耐力訓練,尤其是汗液中鹽份含量高者,加倍注意電解質之補充。

本港市場POCARI SWEAT和Gatorade知名度較高,近年多了屈臣氏和可樂廠推出兩款牌子,隨手於便利店拿了其中三款500毫升樽庄運動飲品來看,比較標籤上的配料表看看有什麼分別。

各種配料根據包裝時所佔的份量,從大至小依次排序列出,位置越前即表示其比重越高,列表越長即越多添加物。

「Watsons Iso-tone Sports Drinks

屈臣氏愛動運動飲品」

「Aquarius Electrolytes Replenishment Drink水動樂電解質補充劑」 「POCARI SWEAT ION Supply Drink保礦力水特」
水、糖、果葡糖漿、濃縮蘋果汁、調味劑、酸度調節劑(331,330,286,260)、礦物鹽(氯化鈉、氯化鉀、乳酸鈣、碳酸鎂)、增味劑(621)、維他命C、甜味劑(960) 水、葡萄糖、果糖、白糖、酸度調味劑(330,331)、調味劑、礦物鹽(氯化鈉、氯化鉀、碳酸鎂、乳酸鈣)、精氨酸、抗氧化劑(300)、甜味劑(955)、支鏈氨基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亮氨酸) 水、糖、酸味劑(330、331、296、575)、調味劑、氯化鈉、氯化鉀、乳酸鈣、增味劑(621)、碳酸鎂、抗氧化劑(300)

三款運動飲品各成份含量

成份 Watsons Iso-tone每100毫升 Aquarius        每100毫升 POCARI SWEAT每100毫升
熱量 19kcal 17kcal 26kcal
碳水化合物 4.1克 4.2克 6.6克
       – 3.9克 4.2克 6.6克
34微克 34微克 483微克(全樽)
14.4微克 8.1微克 195微克(全樽)
1.4微克 0.8微克 20微克(全樽)
0.4微克 1.2微克  0.5毫克當量
氯化鈉 43.7微克 560微克(全樽)
檸檬酸 96微克  10毫克當量
乳酸 12微克  1毫克當量
異亮氨酸 1微克
纈氨酸 1微克
亮氨酸 0.5微克

參看此文《飲水定運動飲品?》,根據建議按個人需要揀選合適的飲品。綜觀三牌子有齊五種電解質,唯獨「Aquarius」添加氨基酸,運動或賽事後同時補充氨基酸有助恢復體力。產品的銷售賣點多落在「低熱量」,低是否一定好,還要考慮糖的來源成份是否健康,如果進行耐力運動,有必要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另一影響選擇因素是味道,各款探用不同程式,甜味較易入口,個人考慮調味劑多寡來選擇。有些人在運動進行中喝下碳水化合物兼電解質飲料會引起腸胃不適,有以下tips給大家。有研究顯示以漱口方式不喝進肚也能有效提高表現35%,研究人員發現碳水化合物觸及口部足以刺激腦部奬賞中心,激活運動元,因此建議運動員口含運動飲品5至10秒,如運動長2小時,每隔半小時含一次。

CL icon 30 +copy right

飲水定運動飲品?

市面上補充體力的運動飲品,一類以葡萄糖為主要成分,只為身體提供熱量,非補充礦物質為主﹔另一類屬於電解質補充劑,一款是無或低熱量(每8安士少於10卡路里)的片庄或膠囊沖劑,方便作長途耐力賽中輔以運動飲料服用,應付酷熱、高排汗量環境,及適合汗水含鹽份重的人;第二款屬低熱量的電解質飲料(每8安士含10至80卡路里),即是一般市面常見的運動飲品,含4至8%碳水化合物飲料;最後一款針對耐力運動電解質補充劑兼具熱量(每8安士含10至80卡路里)。

電解質有多重要

體液中包含多種電解質(礦物質),有鈉、鉀、鎂、鈣(陽離子)、氯(陰離子)等,這些帶電粒子負責控制體液的分量、保持血液中酸鹼度平衡、參與神經信息傳導、控制心臟收縮及骨骼肌肉運動等,因此,電解質濃度必須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否則就會影響身體正常運作。一般情況下,身體會自動調節電解質的濃度,經腎臟保留或排出電解質以維持平衡。運動飲品是否每節運動或人人必需,這要視乎運動量及長度,在不必要情況下可能額外攝取多餘熱量,一般情況下體力活動少於一小時,喝水便足夠,超過一小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 運動維持60至90分鐘,飲料含電解質較佳(上述第一或二款電解質補充劑)。
  • 運動維持90至120分鐘,飲料兼含電解質和碳水化合物為宜(上述第二款電解質補充劑)。
  • 運動超過兩小時,補充電解質及碳水化合物之外,另加胺基酸,尤其是醣原出現耗損(上述第一或三款電解質補充劑)。

除了因運動大量流汗,肚瀉、嘔吐等情況下引致大量流失體液,都應同時補充水份與電解質。隨汗水流失的電解質最多是鈉、氯,較少量是鉀、鎂和鈣,過多鈉流失是令肌肉抽搐的原因,有些人汗水中含鈉濃度較高,要格外注意鈉之補充。

電解質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缺乏各類電解質會出現以下徵狀,列出

的建議份量可作為安排飲食之參考。

電解質 缺乏電解質之徵狀 食物來源 建議每天攝取量*
  • 肌肉抽搐
  • 無食慾
  • 暈眩
  • 酸黃瓜
  • 蕃茄汁/醬/湯食鹽 (1茶匙=2300微克)
1500微克

1300微克

(50歲以上者)

1200微克

(70歲以上者)

  • 酸鹼值改變
  • 不規則心跳
  • 食鹽
  • 部份蔬果  (蕃茄、生菜、梘欖)
2300微克

2000微克

(50歲以上者)

1800微克

(70歲以上者)

  • 肌肉乏力
  • 肌肉癱瘓
  • 精神錯亂
  • 連皮薯仔
  • 乳酪
  • 香蕉
4700微克
  • 肌肉抽搐
  • 惡心
  • 精神錯亂
  •  比目魚
  • 南瓜籽
  • 波菜
320微克(女性)

420微克(男性)

  • 骨質疏鬆
  • 肌肉痙孿
  • 奶類食品 (乳酪、奶、ricotta)
  • 波菜、羽衣甘藍、沙甸魚
1000微克

1200徵克

(50歲以上者)

*Recommended intake is based on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 (1997) and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Water, Potassium, Sodium, Chloride, and Sulfate (2004).

以一位準備跑馬拉松賽的女性作例子,就電解質補充有以下建議方案:

  • 訓練計劃每周3次,2次短途(20-60分鐘)和1次長途(1-4小時)。
  • 多汗,長跑後小腿抽搐。
  • 短途訓練日:因少於1小時無需補充電解質,短途無出現肌肉抽搐,建議起跑前2-3小時喝16-24安士水,而汗量又不超過體重2%,若體重130磅,運動後體重減輕不多於2.6磅,從日常飲食中可攝取足夠電解質。
  • 長途練習日:起跑前2-3小時喝16-24安士電解質飲料,若維持1-2小時不含熱量亦可,若超過2小時,飲料兼含熱量可避免耗光醣原;超過3小時,額外服用電解質補充劑,並視乎流汗量,若超過體重2%,加鹽入水中飲用,及進食高碳水化合物食品。

CL icon 30 +copy right

運動後進食易肥?

目前為止,未見主流科學家鼓勵人運動後禁食的言論,爭論焦點只在吃什麼東西,更有效恢復體力。

脂肪的代謝過程需要氧氣及糖份,運動中消耗肝醣儲存,所以之後要從飲食中攝取補充,決不能讓身體虛耗。運動後15至20分鐘進食,補充肝醣儲存,令肌肉修補及脂肪代謝繼續正常運作,進食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少量脂肪的小吃皆可。

碳水化合物 (Carbs)沒什麼可怕,麵包、意粉都可吃,重點在嚴選質素,避免選擇精製糖或預製食品,盡量選天然食材,例如吃鮮果而非飲菓汁,吃全麥包而非白麵包,如有天天做運動習慣並超過一小時,碳水化合物佔每日營養攝取量可提高至最多65%。

運動後的飲食態度有兩極讓人大惑不解,有一派運動後開大吃大喝,以為有quota,有恃無恐,那要認真計下quota有多大,一場波可能連一碟乾炒牛河都消耗不掉。有一派運動後絶食,深怕立即進食熱量雙倍賺回來,其實做不做運動那碗飯都要吃,照常吃一天身體所需的份量,怎會因為運動後進食而熱量增加了,運動後刺激胃口是另一回事,如果因肌餓而多吃芝士蛋糕、多喝高糖份飲料,問題是選錯食物,而不是運動後該不該進食!

CL icon 30 +copy right

做完運動開胃左?

學生常問一個有關運動與食慾的問題,做完運動會不會胃口大增?至今科研的答案是,男女有別,反應不一。

以動物測試的實驗中,發現雌鼠運動後增加食慾,雄鼠在大量運動後食慾下降。人類又如何呢?

針對男性的研究尚未有一致結果,有些測試報告顯示男性做完劇烈運動,食慾激素下降並可維持整天,另一些研究卻有不同結果,受測試男性的食慾並沒任何變化。

但女性的反應卻很一致,普遍運動後食慾激素上升。

這是人類先天維生機制,體內儲存被消耗,身體的自然反應是進食補充損耗,以維持原有體重來延續生命。女性先天體脂含量比男性高以準備懷孕,這份天職令女性維持體脂平衡的效率亦較高。

習慣靜態生活的人在開始運動初期,食慾未必有變化,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後,可預期食慾隨著活動量增加而上升。

食慾增加是好事也很正常,有些人食無定時,不吃早餐,擾亂正常的代謝循環,尤其是旁門左道減肥方法抑制食慾,新陳代謝減慢的惡果是身體易積聚過多熱能,只要控制飲食的質量,做到熱量「收支平衡」,是長遠而有效控制體重的方法。

CL icon 30 +copy right

熱辣辣飲咩好

中醫有學說喝暖水較適合身體,不宜喝冰水。西方研究指出,在炎熱高温的環境下運動,飲用冰水(攝氏4度)對運動的表現有正面影響,有效助運動員降温。

其中一個具參考價值實驗,以攝氏4度冰水及攝氏22度室温水作比較,測試飲用者在耐力、力量、及爆發力三類運動的表現。

飲用冰水的組別,可延遲核心體温提升至少三十分鐘,另一組飲用室温水,只延遲15分鐘。

在爆發力及耐力測試方面,飲用冰水組別當中,過半人士的表現都有提升。

在炎熱高温環境下,飲用温度較低的水可維持較長運動時間,運動前及運動期間起降温效果,對耐力運動尤為顯著。

另一個推介飲用冰水的原因是,温度高低影響了測試對象的喝水意慾及飲水量,因冰水易入口,飲水量比室温水多一倍份量,避免脫水。

運動超過一小時,水份流失可相等於3%體重,足以降低運動表現,建議每公斤體重應補充5至10毫升水。

先不論季節,都要因應運動性質調節補水份量。如耐力運動或時間長的訓練,運動前兩小時前可補充含電解質的飲料,臨開始運動前光飲水已足夠,但不能過量,否則可引致胃抽筋等不適現象。(Nutrition Reviews 2012)

有關如何補充水份及避免脫水的建議,可參看較這文章《愛水如命》有較詳細說明。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