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練習

觀察到不少人運動中收腹時習慣刻意縮起肚皮兼閉氣,如果動作持續多過1分鐘,挑戰肌耐力和軀幹穩定訓練,掙扎於保持呼吸暢順而難以專注於動作的完整性,即使動作難度不大卻做得異常吃力,呼吸和軀幹穩定兩者相依,腹式呼吸會引起軀幹肌肉產生相關反應(參看《呼吸助修身》 ),若有顧得呼吸又收不到腹的困難,做以下練習,踏出第一步改善呼吸及協調。

步驟:

  1. 曲膝平躺下來,雙手自然放於身體兩旁,脊椎保持生理弧度,放鬆全身。
  2. 將一本書本放於胃部之上,用一根繩圍於腰間,不鬆不緊剛好貼著肚臍。
  3. 先由呼氣開始,呼氣時肚臍向脊椎方向下降,腰間繩子鬆開。
  4. 吸氣時軀動橫隔膜活動,上腹向外推,書本升起。
  5. 反覆練習,留意呼吸節奏,慢慢變得深而細長。

呼或吸氣時切忌過份用力,尤其是慣於吸氣時提升胸腔「索氣」,腹部過於緊縮,窒礙橫隔膜活動,只要保持氣道放鬆,一呼一吸自然地進行。

可透過指下觸感,自我感應呼吸和收腹如何同步,(如下圖)拇指放在第12條肋骨、手指輕放於骨盆前方,呼氣時手指下觸及的腹肌產生張力,而不會因過度縮起肚皮而呈現凹陷。

Breathing ex

靜態基本練習以最容易的臥式開始,下階段改為坐式,再進階至站立。

CL icon 30 +copy right

呼吸系列:(五)呼吸三部曲

認識到呼吸的重要性,對提升身體質素有莫大裨益。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攝氧量大,後天習慣形成根深蒂固的運動模式,尤其是都市生活節奏急促,讓人神經緊張,強化胸式呼吸。

經常提到核心軀幹穩定(core stability),並非單純鍛練肌肉的力量或耐力,講求神經/骨骼/肌肉之間的協調,而軀幹穩定與呼吸相依,當橫隔膜收縮,將腹腔內臟向下推向盆骨底肌肉,腹腔形成的內壓力構成穩固支持,脊椎上下延伸,用以穩定胸腔。呼吸是穩定脊椎的重要元素,也減低對椎脊的擠壓力。

呼吸應被視為健康的根基,呼吸不暢順,其他運動模式必遇上障礙。及早進行訓練恢復橫隔膜正常活動,通過以下三個環節,練起來更有效率。

第一部:檢查體姿

積習改變人的體姿,可從身體上的特徵反映出來,胸式呼吸對身體其他部份造成連帶影響,局部肌肉過度繃緊,抑制腹式呼吸機制,通過靜態及動態姿勢評估,確定需要多加伸展的部位。

第二部:放鬆緊張肌肉

呼吸乃與生俱來的能力,靜態時越輕鬆越好。通過上述評估,可以多種途徑舒鬆張力不平衡的地方,例如接受按摩、自我筋膜舒鬆及伸展運動。

第三部:每天練習

呼吸是一種無意識活動,一旦缺氧身體自動調節呼吸量及頻率,腦部感應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多了或少了,加快或降低呼吸頻率,保證身體供氧量穩定,而非質素,因此需要進行強化橫隔膜練習。

每天練習呼吸十分鐘,有意識地運用橫隔膜呼吸,同時亦可放鬆全身幫助減壓。

平日多留意呼吸習慣,每當聽到音樂或照鏡,提醒自己呼吸,持之以恆,慢慢體會到變化。

CL icon 30 +copy right

網球舒鬆上背小秘技

俗稱「寒背」的圓肩情況可說是文職人員的職業病,尤其是文案工作繁重時時低頭改簿的教師,肩、頸、背疲勞不堪,見過一些人嚴重至上背增厚,如今幾乎人人都有此危機,只要全天候低頭看手機玩ipads,不消一兩週上背向前彎的程度惡化得超乎想像,如果不理會,壓力會一路延伸至腰椎。

放工回家花少許時間保養身體,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之餘,不會犧牲了健康,像這樣躺下來用網球按壓上背,當休息亦可舒鬆肌肉驅除疲勞。

Tennis ball around shoulder blades

網球按壓肩胛痛點

 

步驟:

  • 於平地曲腿躺下,右手臂放於胸前,將網球放於右肩胛骨下,找到痠痛位置,停留30秒,全程放鬆身體。
  • 移動網球於上背(位置如下圖)找尋新位置重覆動作,如是者完成左右兩肩。
  • 若痛感劇烈,將頭部稍為墊高,減低按壓力度。
肩胛

用網球按壓肩胛的位置

 

長期低頭工作,拉住頭部和連接肩胛骨的肌肉都會因過勞積累張力,如無法減少低頭習慣,記住每晚做一次,幫助消除肌肉痠痛,避免牽連到下背受壓演變成下背痛。凡運動前都可先舒鬆此部位,再做強化上背肌的訓練,效果更顯著。

CL icon 30 +copy right

強化胸椎活動練習 2

前篇討論過胸椎欠缺靈活度可能會引起慢性痛症,及降低運動表現,介紹另一個練習「臥式軀幹轉動」,幫助舒展僵硬的腰椎/胸椎。

 步驟:

  1. 曲腿平躺下,以肩水平固定上臂於地面。
  2. 吸氣,呼氣時下肢向右方轉動,緊記雙腿合攏,盡量貼到地面,若肩膊離開地面即止,稍停留,轉回起始點。
  3. 重覆步驟b向左方轉動。哪一邊較緊可多做幾次。經過多次轉動,幅度會有改善。

 

CL icon 30 +copy right

呼吸系列:(四)調節呼吸助減壓

電視劇經典場面少不了這一幕,當女主角遇上心儀對象,面紅耳赤,來個心口起伏的大特寫,呼吸越急速顯示女主角就有多緊張。亦有孕婦臨盆的攪笑場面,手足無措之際旁人教孕婦深呼吸,舒緩緊張心情,平伏情緒,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生理反應,返回現實又忘了呼吸是多麼重要。

人遇上緊急狀況感受到壓力時,觸動交感神經系統產生反應,促使人趨向胸式呼吸,這種「打或逃」反應,出於生命受威脅的自我防衛機制,助我們迅速反應逃過危機,蠻荒時代人類靠它獵食與野獸共存,危機一過從喘息中回復正常呼吸。

現代都市生活真正遇上生命受重大威脅的情況並不常見,可是都市人的日常事務大大小小密集產生的壓力,都會啟動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瑣碎事如趕路交通、趕工作死線,人際關係不協調產生的焦慮,睡眠休息時間不足精神萎靡,相比活在原始非洲部落與猛獸共處野外,都市人反而更難鬆弛神經,幾乎沒有喘氣的空間。

持續活在「逃生模式」對健康非常不利,交感神經只該在生存受威脅應急時啟動,而不應時刻活在緊張狀態下,恒常維持既淺又急促的呼吸,使身體組織長期過度受壓,不但身體出現毛病,精神亦會變差。

只要從最基本著手,注意呼吸調節,已可大大改善健康質素。正確呼吸方法應該讓空氣通過鼻孔進入身體,經鼻毛和氣管道表面黏液隔去空氣內的塵埃、細菌。

源遠流長的瑜伽對呼吸有一套方法,以左、右鼻孔輪流呼吸,控制左、右腦部供氧。右邊鼻孔打開直通主管邏輯思維的左邊大腦,刺激交感神經;左邊鼻孔打開直通右邊大腦,刺激副交感神經,促進直覺和創作思維。

總之,當大家感到疲憊倦怠的時候,暫且放低手上工作,放鬆身體,尤其是頸項及肩膊,緩慢地作深而長的呼吸,再伸展手腳,促進血液循環及供氧量,若然晚上無法安眠,調節呼吸亦有助平靜心寧幫助入睡。

CL icon 30 +copy right

修身褲有無效?

美國運動學會曾拿美國運動服裝品牌Fila出品的女性運動修身褲做測試,驗證是否如廣告上聲稱可提高肌肉運動量之效果,從而提高消脂效率。

受測試的修身褲名為「Toning Resistance Tight Capri」,每條售價50美元,據稱以獨特剪裁縫上產生壓力的布幅(compression toning panels),突顯線條並加強做運動效果,布料採用彈性拉架人造纖維,官方印刷宣傳品上聲稱這條修身褲比一般運動褲可加強肌肉運動達五成(50% increase in muscle workouts),及提供多四成承托力(41% more support)。

測試目標就是針對產品是否可增加肌肉活動量,提高熱量消耗,並促進肌肉結實程度。

16名女性分別穿上這條修身褲及普通運動短褲在跑步機上做步行測試,她們的臀部及腿部均接上儀器測量肌肉收縮情況,並量度運動時最高攝氧量。

先談測試者的個人感覺,有人表示穿上Fila修身褲後,肌肉有被擠壓感覺,比穿短褲較難跨開腳步。

再看實際數據,測試者穿上Fila修身褲後步行,熱能消耗量確實比穿普運動短褲多,僅僅每小時多5卡路里(每分鐘0.09卡路里),相等於半粒M&M朱古力!實際效果微不足道,下肢肌肉亦無顯著增多活動,更惶論提高5成活動量。

研究員指出,透過剪裁術縫上壓力布幅所造成的阻力對臀部及大腿肌肉屬小兒科,根本起不到作用,若要令肌肉活動量提升五成,除非穿上綁手綁腳束衣,緊到連一步路都走不到,阻力才夠大到顯著消耗體力。

市面上聲稱具束力助修身消脂的服裝多不勝數,效用在於滿足消費者心理上要求,肌肉被擠壓產生結實感的錯覺讓人感覺良好,要結實肌肉修身必需要適量運動刺激身體。以束衣提升臀部或其他部位改善外觀並無不妥,因此而令人樂意穿上多做運動,起鼓勵作用也算有其價值。

(資料來源:2012.11 Fitness Journal)

CL icon 30 +copy right

你有無30吋腰?

女性對磅數異常敏感,擔心肥瘦影響外貌多於健康,相反男士普遍對體重腰圍好少理,注重身型的男士追求上身健碩,忽略中央肥胖敲響健康的警號,腰圍吋數反映體內腹腔內脂肪含量,腸臟脂肪越多患上心臟病、糖尿病風險高出多倍,腰圍超過以下標準即屬中央肥胖:

男性:36吋(90厘米)以上

女性:32吋(80厘米)以上

(正確量度方法詳見篇末)

大肚腩反映腹腔積聚過多脂肪,包圍腸臟的脂肪組織特別活躍,會釋放多種細胞激素,引起的生理連鎖反應比儲存於皮下的脂肪可怕,其中一種分泌物會刺激血管收窄,容易引起血管發炎,可導致血管栓塞。

腹腔脂肪製造大量游離脂肪酸,經血管循環至肝臟,用來製造大量膽固醇。

肝臟脂肪過多除了形成脂肪肝外,當肝臟多用脂肪提供身體能量,便會減少用糖,導致血糖上升,間接刺激胰島素分泌,過多胰島素又令腎臟吸取大量鹽分,導致高血壓風險,形成代謝綜合症(Metabolic syndrome)的三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病徵。

代謝綜合症即多種新陳代謝問題集於一身的疾病,中央肥胖加上以下任何兩項徵狀即屬代謝綜合症:

  1. 高血壓
  2. 高血糖
  3. 高甘油三酯
  4. 高密度膽固醇低於標準

研究本港人口肥胖趨勢的專科醫生,8、9年前已指出港人未到中年(男士30歲、女士40歲)已大肚腩,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已非老人病,「港人愛吃快餐、懶運動」*促成糖尿病年輕化。為健康減肚腩,改變飲食習慣及多運動,雙管齊下,方可熱量攝取和熱量消耗取得平衡。

正確量度腰圍步驟﹕

  1. 把軟尺圍繞腰部
  2. 軟尺放置於胸骨及盆骨中間位置(非肚臍位置)
  3. 呼氣,然後量度
  4. 軟尺不能太鬆或太緊,要成水平線
量度腰圍方法

2006年「明報報導」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劉柱柏示範

* 2006.9.29「明報報導」明德醫院內分泌專科顧問醫生陳諾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