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胸椎活動練習 1

正常來說軀幹可左右轉動45度,若軀幹肌肉欠缺柔韌度,可能以轉動頭部或下肢代替胸椎活動,胸椎靈活有益於日常步行,對運動員的表現影響更顯著,轉動軀幹是製造力量之源,例如網球手,頭部及眼睛直視來球,同時轉身穩定地擊球。做以下練習「坐式軀幹轉動」可伸展軀幹肌肉,強化胸腔轉動的意識。

坐下來可穩定盆骨,讓胸腔正對盆骨之上旋動,掌握軀幹轉動時的幅度,留意向左右兩邊轉動的幅動有沒有差異,進階練習可改成站姿,站立軀幹轉動。

步驟:

  1. 雙腿合攏而坐面向正前方,雙臂交义放於胸前,吸氣向一邊轉動身體,稍停留再轉回原位。
  2. 轉向另一邊重覆步驟1.。
  3. 如有一方較難轉動及幅度較小可多做幾次。

注意:頭頂有若向天花延伸的感覺,有助保持脊柱天然弧度,並以脊柱為垂直軸心轉動,避免側彎或前後擺動。

CL icon 30 +copy right

呼吸系列:(三)呼吸不良是痛症之因也是果

blowing candles

圖1. 吹蠟燭

想像一下被朋友戲弄,將生日蛋糕插滿數十枝蠟燭,歇力吸一口氣把蠟燭吹熄,頭便會向前傾,肩膊彎起來,這就是刻意用力呼吸的姿勢。

一吸一呼涉及身體內外廿組肌肉,連結著脊柱、肋骨、頸、內臟,亦有主動肌肉和輔助肌肉之分,如果主次角色調轉,問題隨之而來。原因之一可能是長期坐姿不良,發展成淺呼吸習慣,也可能因病患引起的身體痛楚,無法正常呼吸,因或果也好,造成惡性循環。

呼吸不良改變體姿

自然呼吸會啟動橫隔膜的腹式呼吸,先不論何種成因抑制橫隔膜的正常活動,當橫隔膜失去主導功能,對輔助肌肉(頸前位置)增加壓力,頭部被牽扯拉向前,人體重心改變,於是將胸骨拉向恥骨,令腰椎向前彎,缺點是增加腰椎壓力。試留意一下gym內肌肉男,因歇力舉重時往往出現這種姿勢,頭部向前傾,肩膀向上提,腰椎前彎幅度加大,正如歇力吹熄蠟燭的模樣。

barbell shoulder press

圖2. 頭向前傾、腰椎弧度過大

長用手機引致圓肩呼吸變淺

都市人常常低頭用掌上電腦、手機,亦因久坐形成圓肩情況甚為普遍,體型出現胸椎前彎(Kyphosis) 這一狀況,更加要注意呼吸是否變得越來越淺,影响健康。

過度依賴輔助肌肉呼吸會強化上背向前彎的幅度。輔助肌肉位置在肩頸及肋骨之間,把頭拉向前,這型態下橫隔膜難以正常活動,加重輔助肌肉的負擔,肌肉持續繃緊變短,上背肌肉卻過度伸展,圓肩越來越嚴重。

另一輔助肌肉過度活躍之後果,胸骨提升,站姿有如圖2男士拗腰後傾,導致腰方肌(簡稱QL)過度疲勞,造成下背痛。QL(圖3)一端連接胸腔最底一根肋骨,另一端連腰椎,作用是呼氣時輔助胸腔下降,但長期抵抗胸腔被拉起因而變得緊張,演變成背痛的話,影响腹橫肌正常啟動,強化淺呼吸的習慣。

圖3. 腰方肌(QL)

圖3. 腰方肌(QL)

腹式呼吸好處多

  • 穩定腰椎

脊椎骨健康依賴呼吸。前篇提過,橫隔膜的活動與多裂肌、盆骨底肌肉和腹橫肌製造張力,形成腹內腔壓力(IAP),是穩定腰椎至盆骨髖關節的重要原素。

  • 防脊椎老化

橫隔膜吸氣時下降,內臟被壓引發脊椎骨的反壓作用,刺激椎間盤之間滑液的交換,椎間盤因年長脫水引致退化,重覆的推擠提供天然滑液補給,對脊椎起保護作用。

  • 增加攝氧量

橫隔膜呼吸較易達到身體所需的攝氧量,在肺部底的肺氣泡有較多微絲血管,可進行大量氣體交換,淺呼吸所不及。

以前忽略呼吸這一環,每當從學生身上觀察到姿勢不良的特徵,急於從肌肉著手糾正不平衡,過程中常遇到狀況,兼顧收腹又忘了呼吸,呼吸不正確與姿勢密不可分,這亦要學生意識到正確呼吸的重要性,運動訓練才事半功倍。

CL icon 30 +copy right

限制胸椎活動之健身動作

觀察兒童走路姿勢,左膊右臀以相反向旋動,胸腔的活動配合天然設定的動力鏈。常見的健身動作,雙手同步舉重的動作,要求鎖定胸腔,加上高次數,對胸椎活動能力有長遠影响,前篇已提過胸腔活動能力欠佳如何影响健康,常做以下動作的健身人士提高警覺。

1. 槓鈴蹲舉

肩上承托著槓鈴會令胸椎過度伸展,腰椎過度前彎。

槓鈴蹲舉

槓鈴蹲舉

 

2. 槓鈴臥推舉

需要固定胸腔讓雙臂同步移動,雖然有臥板支撐身體,有些人習慣過度「挺胸」,實際令腰椎過度前彎,下背肌肉過度受力。

槓鈴臥推舉

槓鈴臥推舉

3. 槓鈴划艇

拉背動作,同樣因同步拉起槓鈴要求胸腔固定。

槓鈴划艇

槓鈴划艇

若然每周做gym經常重覆以上動作,考慮身體所受之影响,可減少頻率,同時加入軀幹轉動的元素,換上啞鈴、重量球、鋼線器械、TRX,都可以讓身體輪流以多方向轉動,操胸練背一樣收效,兼可改善軀幹穩定力。

CL icon 30 +copy right

 

 

胸椎活動不足影响健康

先看高爾夫球揮捍動作(圖1),球手的胸腔向右旋動把球捍向後拉,為擊球前蓄力,軀幹回旋向前揮捍擊球把力量釋放。若胸椎欠缺靈活,可能拉動下盤使重心不穩。運動之外,平常如呼吸、走路,日常生活大小活動,需要經常旋動身體,健康的腔椎既能動,亦要夠穩定。

圖1. Golf back swing – 胸腔向右旋動

圖1. Golf back swing – 胸腔向右旋動

胸腔結構連結著不少大肌肉包括腹肌和豎棘肌,影响它的活動,12對肋骨後接12節胸椎、前面連接胸骨,連接關節比腰椎多,活動度也比腰椎要大。

TPC

圖2. 胸腔與盆骨之間,由橫隔膜、腹橫肌、盆骨底肌肉、腰方肌、腰肌組成的桶形結構Thoracopelvic Canister,對軀幹起支撐穩定作用,也影响胸腔及盆骨之活動。

 

正常之下胸腔正位於盆骨之上與之對齊,中央接連上下兩大結構的骨骼就是腰椎,這桶形空間(圖2)保護大部份重要內臟和器官,構成這空間有如上蓋的橫隔膜、底部的盆骨底肌肉,如牆壁把空間圍起的腹橫肌,於後方承托的腰肌和腰方肌,這結構簡稱TPC(Thoracopelvic Canister),全都影响胸腔與盆骨之穩定及活動能力。

如果胸腔活動不足,衍生不少問題。步行中四肢擺動帶動胸腔旋動,於動力鏈中的作用不可缺少,唯有將工作轉嫁到肩胛、腰椎、盆骨等部位,增加其他肌肉的負擔。妨礙自然的橫隔膜呼吸,更加倚賴輔助肌肉,強化較淺的胸式呼吸。

胸腔活動能力失常,可能兒時發育未完整,中央神經系統沒完全發展;身有創傷包括手術後的傷口,更多的是後天行為,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和姿勢,靜態的生活模式、職業、運動;情緒、壓力,也會令胸腔和脊椎僵硬。

通過糾正運動可逐步恢復胸腔之靈活度,先伸展緊張肌肉,調正胸腔與盆骨的位置,同時改善呼吸方式,學習腹式呼吸,強化TPC成為穩定的旋轉軸心,再做阻力訓練帶動胸腔左右旋動。

CL icon 30 +copy right

腹式呼吸VS胸式呼吸

之前有兩篇文章解構呼吸,由橫隔膜主導的腹式呼吸是我們天生便懂的維生活動,橫隔膜啟動腹部深層肌肉為軀幹提供良好穩定基礎,因習慣的改變促使輔助肌肉變成主導,形成較淺的胸式呼吸,實際上如何得知呼吸得好不好,試做以下觀察:

1. 站立檢測

面向鏡放鬆站立,觀察呼吸時肩膊有否向上提升。

呼吸淺者,抑制橫隔膜功能,連接肋骨、頸椎骨及頭顱的輔助肌肉較活躍,牽動胸腔起伏明顯。

2. 臥式檢測

平躺下來,將兩手分別放於胸口和上腹之上,感覺或觀察吸氣時哪一隻手起伏較大,胸口最先且上升幅度最大,是淺呼吸的特徵。

橫隔膜主導的腹式呼吸,因横隔膜向下降推擠腹腔的內臟,吸氣前期首先觀察到上腹漲起,胸口起伏較後期出現。

 

CL icon 30 +copy right

呼吸系列:(二)呼吸深與淺

男士收腹呼吸

網絡照片

 

這是網上搜來的照片,照片沒說明這壯男在什麼狀況下拍下,借來一用作解說。因為常見人練習呼吸常犯的錯誤,刻意過度用力吸氣縮起肚皮,就如圖中男士。

呼吸屬無意識的生理活動,上一章解釋過我們天生用橫隔膜呼吸,因生活習慣或不良姿勢影響呼吸變淺,過度驅動輔助肌肉,削弱橫隔膜功能,影響脊柱穩定性,甚至連體型腹都走樣。先弄清楚正常橫隔膜呼吸(腹式呼吸)有什麼特徵,與胸式呼吸如何有別。

橫隔膜呼吸

一吸一呼涉及廿多組肌肉,它們連結著脊柱、內臟,甚至心臟,在呼吸過程參與程度不一,角色有輕有重,橫隔膜屬主要肌肉,與輔助肌肉共同完成呼吸。吸氣時(圖b)横隔膜向下降,推擠腹腔的內臟向下引致上腹脹起,吸氣前期首先觀察到上腹漲起,後期出現胸口起伏。

Ch.1 Fig 3

正常呼吸的橫隔膜與輔助肌之運作

 

胸式呼吸牽動肩頸肌肉

輔助肌肉(上圖有紅圈部份)不是連接頸椎骨及頭顱,就是連接著肋骨,拉動胸腔提升。若橫隔膜功能發揮欠佳,變成過度倚賴輔助肌肉,(與腹式呼吸的胸腔橫向擴張相反,)胸口過早有明顯向上起伏,牽動頭部,肩膊向上聳,是呼吸較淺的明顯特徵。

過度使用輔助肌肉對肩頸產生不良影響,頸屈肌群(sternocleidomastoid 及scalenes)會牽動頭部向前,可引致肩頸肌肉過度疲勞。過份專注操練上半身肌肉使之過度發達亦可能抑制正常橫隔膜活動,不知不覺錯用輔助肌肉。

呼吸看似平常,卻分分秒秒主宰全身運作,正常的橫隔膜活動兼具穩定脊椎柱功能,良好呼吸維持健康居功至偉,續篇再談呼吸如何在其他方面影響我們的健康。周六教室示範如何分辨腹式和胸式呼吸

CL icon 30 +copy right

 

健身器械VS Free movement

源於健美(bodybuilding)的傳統舉重訓練,為展現各大小肌肉線條美,以重量個別地對肌肉作針對性刺激,達致肌肉疲勞,促進肌肉增生,為全身各大肌肉而設計的大型器械,學習及操作容易,將負重訓練普及化。

這套將肌肉「拆散」個別催谷的健身觀念深入民心,不少人去到健身室專找器械練胸修腰,忽略了個人身體狀況和這些器械的缺點。這些器械設計以坐姿居多,以固定關節減少身體擺動,目標肌肉更集中受刺激,然而每一下以固定軌跡重覆動作,對同一組織重複施加壓力而帶來微創,造成超負荷,增加勞損和受傷的機會。

早於80年代神經學專家Bobath主張「人體不懂肌肉,唯有動態。」人能夠移動,牽涉多個關節之間的多組肌肉同步工作,神經系統適時啟動肌肉以不同程度參與工作,並將壓力轉移,保護較脆弱部位,以產生最大動力。單獨玩器械,不足以刺激神經肌肉系統。

Leg press machine

健身器械

 

上圖這兩款器械,左面撐腿機用來鍛練大腿,右面的扭腰機目標鍛練腹內外斜肌。

Partner squat & rotation with watermark

Free movement

 

上圖這動作手持重量球做下蹲加轉動軀幹,既同時做到上述兩部器械的功能,也運動到全身,鍛鍊上下肢協調能力,促進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健康。

現今家居、工作環境提供舒適便利的生活模式,因缺乏運動而引起的各類痛症有增無減,對於平時坐著居多的都市人,選擇多關節活動及自由走動的負重訓練,可適當刺激神經生長,改善人體在不同位置的穩定性及力量,提高移動的效率。

CL icon 30 +copy right

 

坐得多引起的背痛

坐著活動佔去都市人日常生活大部份時間,駕駛或坐公車上下班,返寫字樓對著電腦工作,回家看電視打機,全身肌肉筋絡缺乏運動,容易發展成肌肉不平衡。

sitting skeleton

坐姿對身體多處的影響

 

對胸椎的影響

長期坐下卻又保持不到良好坐姿,令先天向前微彎的胸椎弧度加大(上圖紅箭咀),上背肌因過度伸展削弱收縮能力,站立時無力後挺,加重腰椎負擔,影響腰椎原有的生理弧度(上圖綠箭咀),長期下來下背組織結構承受各種壓力甚至造成創傷,椎間盤退化,神經受擠壓引起痛楚,腰椎周邊的軟組織受磨損或撕裂。

弱化臀肌

坐著時髖關節(上圖黃圈)的髖屈肌肉縮短,日積月累變得過緊,軟組織欠缺彈性,喪失正常能力,相反後方的臀肌因過度伸展,也無法正常用力拉正盆骨,當我們站立時,脊椎失去重要的承托基礎,若加上圓肩令頭部向前傾,改變人體重心,引致盆骨向前傾,促成腰椎過度勞損。

呼吸變淺

順帶一提,坐得多兼坐姿不正確,不單造成腰痠背痛,呼吸不良,影響健康。胸腔原本正對骨盆,若習慣圓肩胸椎過度向前彎,胸腔下榻,限制血液流通至內臟,影響橫隔膜發揮原本的機能,無法正確地呼吸,可引發連串身體毛病。有關橫隔膜活動可參看《呼吸系列:1.呼吸助修身》

CL icon 30 +copy right

 

 

如何利用網球舒鬆小腿

網球是我最愛的按摩小工具,跑步後、邊看電視邊用來舒鬆肌肉,大面積的部位用foam roller當然較快捷,但小有小的好處,小球輕巧隨時用得到,按於小面積及凹凸部位例如肩胛、腳底更到位,今次先示範如何用網球按壓小腿。

CL icon 30 +copy right

呼吸系列:(一)呼吸助修身

主宰腹部外形的肌肉,與呼吸關係非常密切,如何令身段修長,肚腩平平,先練好呼吸。

呼吸,屬無意識的活動,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吸入氧氣,含有氧氣的血液經肺循環系統供給全身,將代謝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吸氣時橫隔膜下降,胸腔空間增大,外面空氣走入肺部,使體內壓力與氣壓平衡,因橫隔膜的回彈性能使它在呼氣時恢復原位,加上輔助肌肉協助下完成呼氣動作。

呼吸不單止維生的活動,對脊柱及胸椎健康有深遠影響。橫隔膜之活動,同時啟動腹腔的深層肌肉,為腰椎與盆骨關節起穩定作用。

人天生就以橫隔膜來主導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坊間又稱腹式呼吸,由於成長階段累積外來因素及日常習慣干擾,例如地面硬度、精神壓力、飲食中之營養攝取、慣性姿勢等等,都會減少橫隔膜的活動幅度,加重輔助呼吸的肌肉之負擔,變成胸式呼吸(chest breathing),削弱橫隔膜的功能,破壞先天預設的連鎖反應,連體型也起變化,身形走樣,下腹鬆弛,兼失去保護脊柱的作用。受腰患困擾人士這部份喪失原有功能,腰痛是起因也可以是結果,至於是否起因,看個別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主導呼吸的肌肉是我們看不到的橫隔膜(D),吸氣時橫隔膜向下降,驅動腰腹間的深層肌肉產生協同作用,與腹横肌(A)、骨盤底(B)及多裂肌(C)形成張力,構成內腹腔壓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統稱為深層肌肉群組(inner unit)(圖1),支撐起腰椎與盆骨關節,使人能抵抗地心吸力站立走動之基本條件,讓四肢發揮活動能力的核心。

Ch.1 Fig 1

圖1- Inner Unit: (A) 腹横肌、(B) 骨盤底、(C) 多裂肌及(D)橫隔膜

 

對身體結構沒了解前普遍對腹部肌肉有個大誤解,將鬥身材的「六舊腹肌」單一看成腹肌之全部,我們的軀幹能夠前後左右屈、伸,兼左右扭動,因腹部肌肉結構殊不簡單,其實維持體形腰線美觀不獨靠這洗衫板,它僅僅是最表面的一層。

胸腔、盆骨及腰椎之間的空間,由腹肌如外牆般包圍起來,起保護內臟作用及塑造外型。將腹肌逐層掀開,最底層也是至重要的結構是腹橫肌(簡稱TVA)。TVA(a)上面覆蓋腹內斜肌(b)和腹外斜肌(c),最外層是俗稱「6 pack」的腹直肌(d)。

Ch.1 Fig 2

圖2 – 腹肌結構:(a) 腹橫肌、 (b)腹內斜肌、(c)腹外斜肌、(d)腹直肌

 

吸氣時腹橫肌收縮,形成內腹腔壓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呼氣時全部腹肌變成主動,進一步收縮將腰間收緊。一天平均呼吸二萬次之多,若能正常發揮橫隔膜呼吸肌肉時刻都在運動,自然維持腹部緊緻美觀。

吸氣時腹部橫切面(中)

圖3 – 吸氣時腹部橫切面

 

細心觀察呼吸時的身體變化,下章會詳細分辨腹式呼吸及胸式呼吸,判斷橫隔膜功能是否正常。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