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物中的添加物、防腐劑的安全標準,一向依靠政府把關讓消費者放心食用,但並非完全免去食用風險,加工食品林林總總,平常得少理它的化學成份,每天吃進多少無從估計,就如汽水,餐餐可樂送飯賣家庭歡樂氣氛的電視廣告,看得人不會去想它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有多大,事實上外國曾有9歲男童身體不適,停喝汽水後不再經常頭痛和出疹,懷疑汽水或含添加劑的糖果引起的副作用。
飲汽水不一定出事,以上例子只屬個別人士特別敏感,其影響程度還看飲用量及長期性,說說汽水所含的三種成份及添加物對身體產生的潛在影響,自行判斷可否承受得起。
1.糖份
汽水主要成份是添加糖,一罐可樂含7匙糖,熱量140至150卡路里,已是全日建議添加糖的攝取上限,跟其他高糖飲品,被垢病為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起因,引起全球死亡個案年逾18萬人。
2013年澳洲實驗以老鼠作研究對象,餵老鼠飲蔗糖水一個月後,改變300種腦蛋白,類似癌症和腦退化症患者的腦部組織變化,因此推斷長期飲用高糖汽水同樣引致人類過度活躍及病變。
2.防腐劑
加入汽水作防腐劑的苯甲酸鈉(E211)有說食用安全,但研究人體老化問題的科學家提出質疑,發現它會損害人體細胞,產生游離基破壞線粒體,可引致柏金遜症等神經衰退疾病,甚至肝硬化,目前可致損害健康的劑量尚未明確,以及要累積多久才產生效應尚待研究。
3.潛在致癌物質
一向用於汽水通過食用安全檢定的一種人造焦糖色素,今年年初再被質疑其安全程度,懷疑會釋出潛在致癌物4-MEI(4-甲基咪唑)。事件由美國消費者雜誌揭發,去年抽查百事公司及可口可樂等廠家出品的飲料,其中12款含不同份量4-MEI,有些超出限制。由於科學界對4-MEI是否致癌存在爭議,訂立添加劑量上限,超出上限必需在產品上註明,但事件引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決定重新調查這種物質對人體的影響。
與飲汽水扯上關係的健康問題尚有高血壓,哈佛醫學院公共衛生所調查過逾15萬名女性的飲食習慣,平均年齡55歲,當中逾3萬人為高血壓病患者,一天飲至少4罐可樂或健怡可樂,高血壓比率較少飲或不飲可樂人士高出28%至44%。這可能跟其他食品有關,而非單獨飲汽水問題,曾在此文《飲汽水專挑pizza吃》提到有研究指愛喝高糖汽水的人多挑「三高」食品吃,患高血壓風險固然大增。
篇首提到一個飲汽水產生輕微不適的個案,過去亦有長期過量飲用而出現的極端病例,飲用量極其誇張,外國一名孕婦將可樂當水飲,10個月內每天飲7公升可樂,出現低血鉀症,肌肉癱瘓,是哪種成份導致低血鉀症尚未明朗。有徵狀較輕者半年內每天飲3公升可樂,出現疲倦、無食慾及噁心等。有內分泌科醫生懷疑,汽水屬酸性以致影響體內酸鹼度,含高糖令體內釋出胰島素,把血液內的鉀帶入細胞內,影響鉀水平以致神經和肌肉活動功能失常。
加工食物對我們影響多大視乎飲食習慣日常如何選擇,吃得越多,承受風險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