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健體跟游泳有什麼分別?

不在陸上改在水中健體,一定聯想到游泳,由於游泳要兼顧技術及呼吸,對很多人構成障礙,能夠持續游泳一小時者幾稀,發展出水中健體的好處,令不懂泳術者,也可享受水力的功效。

游泳時我們會盡量改善姿勢以減低水阻,增加前進速度,反過來也可借助水阻達到健體效果,進行時通常站於水池,身體保持垂直,頭部露出水面,雙臂一直保持在水下活動,我們可以在水池進行的健體活動,包括水中步行、水中跑步、水中伸展等,既有帶氧運動之用,兼得美化線條效果,每節課筆者和學員持續在水中運動一小時,直至額角流汗。

為何在水中做運動?

水的特性包括浮力及阻力,浮力可將身體的重量減輕,對關節造成最少的壓力。當肌肉抵抗水阻產生收縮,達到強化肌肉之效,在水中做運動,既安全又有效。

tick浮力減少關節痛楚

在陸上全身關節承受個人體重的壓力,人在水中體重變輕,尤適合個別人士需要額外保護關節,例如受創傷後康復中的運動員、過胖人士、骨質疏鬆病患者,沒有陸上運動對關節的衝擊力,避免關節勞損加劇,阻止毛病惡化。

一些腰背或關節有傷患人士,不能承受任何陸上運動的撞擊,甚至要接受由物理治療師提供的專業水療,好處是減低痛楚,如有需要請查詢家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若能在室內暖水池進行效果更佳,溫水帶有紓緩肌肉作用,放鬆緊張肌肉,配合適當動作加強按摩效果,長期受壓的關節獲得舒鬆。

tick減低心臟負荷

游泳要做到流線型以減低水阻,而水中健體剛好相反,利用水的張力及阻力,在水池中移動身體、讓雙臂在水中揮動,從而達到對鍛鍊心肺功能、結實肌肉效果,卻又沒有陸上運動般吃力,所以在水中做運動心跳比平常低5至10下,適合不能承受劇烈運動的人士,例如心臟病患者、孕婦。單是站在水中行走,抵抗四方八面而來的水力,可訓練肌力及平衡力,是鍛鍊腹部的上佳運動。

那麼體魄強健的人會不會嫌難度不夠?只要懂得運用水的張力及阻力,改變身體姿勢,便可調節阻力強度,按個人體能加強或減弱阻力,管他是大隻佬都可以達到額角流汗的運動強度。

適合哪些人士

1. 男女皆宜

2. 不懂泳術者

3. 長者可改善平衡力

4. 有關節毛病及關節勞損人士

5. 運動創傷後接受康復治療

6. 孕婦

如何在水中健體

健體目標不同,課程設計因應需要而改變。一般水中健體班,在水深及腰至胸口的泳池進行。

以鍛鍊全身的水中操為例,運動模式跟陸上一樣,包括以下環節:熱身、伸展運動、阻力訓練及帶氧運動,完結後的緩和運動。

有時還會借助浮力器材,使用時原理跟陸上大不同,常見的器材有:

  • noodles – 長條型浮泡

可在水中踏單車、水中跑步

  • 腿部/腰部浮力帶

讓身體在深水處保持直立,雙足懸空在泳池跑步。

  • 手套

加重水阻,提高運動強度。

  • 發泡啞鈴

加重水阻,達到陸上負重訓練效果。

其實我們的身體、手腳已是產生阻力的良好工具,不一定要額外購置專門器材,徒手一樣有效又充滿樂趣,筆者較多借用習泳班的發泡浮板,便可變化出不同難度的動作以鍛鍊腹部。

場地及裝備

  • 本港的水中健體運動未算普及,受制於場地,開設水中健體班的機構不多,可在室外或室內泳池進行,所需面積視乎參與人數,水深要配合課程目標,池底有防滑面更佳。
  • 學員上課時穿著泳衣,在室外當風或日曬位置,可外穿T恤或防曬衣。
  • 毋須配戴泳鏡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