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之源

試想像雙手被綁起反在身後,這樣子跟別人賽跑,結果會跑快了還是較費力?

gait

步態

 

步行或跑步時,能量從地面向上傳遞至全身,上下身以相反方向旋動用以減速卸力再加速移動身體。例如當右腳向前踏出,左手向前擺,胸腔也會向右旋動,盆骨相反向左旋動。人體的肌肉骨骼系統就以這種伸展、負荷的模式,於地面反作用力和地心吸力影響之下,達到省力的移動效率。若然雙臂不能擺動,窒礙胸腔轉動,從下背延伸至下肢的肌肉無法卸力而出現過勞,實現不到預設的動力鏈,跑起來吃力之餘甚至會跌倒。

以傳統舉重訓練的眼光,慣於將關節活動獨立看成個別肌肉收縮,實際上人體並不如書本上逐節解剖那樣只在一個平面活動,而是透過筋膜系統將全身連結起來,各關節與鄰近關節有互動關係,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人體以組合形式移動,身體各部份於動力鏈中各具功能並互相牽引,其中一環有障礙,牽連其他部位分擔工作。

動力鏈中肌肉於負荷底下被拉長的收縮特性,設計訓練方案時往往被忽略。這特性有如玩笨豬跳(bunjee jump)的人套在腳上的彈簧救命索,具彈性之餘兼夠韌力,可被拉長用以卸力保護玩家。

soccer kicking ball arrow

踢球時大腿後肌作離心收縮,防止膝關節過速兼過度伸展。

 

例如當足球員伸直大腿踢球時,大腿後肌負責拉住膝關節避免過快伸直,上圖藍色箭咀顯示大腿後肌負荷中作肌離心收縮(eccentrically loading),有吸收能量的作用。起腳前會先屈膝把腿向後拉,大腿前肌發揮相同作用,先減速為加速準備。

又例如垂直向上跳起,著地一刻自然地曲膝、髖屈下蹲(見下圖),腳跟、膝關節、髖關節輪流抑制過量的活動保護脊椎,兼保持平衡,每天步行、上落樓梯,下肢各大肌肉輪流當發力卸力的角色,可以想像若團隊其中一員喪失工作能力對其他組員影響有多大,增加鄰近的關節及肌肉的負擔,勞損機會大增。

jumping and landing

綠箭咀–大腿前肌收縮狀態 藍箭咀–大腿後肌收縮狀態 紅箭咀–臀大肌收縮狀態

 

把關節毛病從活動組合關係中獨立抽離,看成局部問題,往往不得其法,痛楚地方往往不是問題所在,而是來自附近甚至遠離痛點的部位,退後十步,觀察全身動、靜型態,找出毛病的根源對症下藥。

年齡增長,肌肉力量衰退,終會不敵地心吸力達到負荷臨界點,椎間盤空間縮減,自然變成駝背、變矮,關節毛病叢生。可是,衰老並非唯一原因,提早出現於三十歲年齡層,錯誤的訓練、工作間養成壞習慣,都會令衰退提早出現。及時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跟痛症說掰掰。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