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給國民健康飲食指引沿用多年的食物金字塔,兩度改良後看起來仍複雜,不過,前兩年已被棄掉,採用全新角度兼實用的思維向大人小朋友灌輸均衡飲食法則。
這「MyPlate」圖象(www.choosemyplate.gov)比以前的金字塔解化易明得多,食物盤分成4大區域:蔬菜、生菓、穀物及蛋白質,盤外附加奶類食品,一目了然。
美國癡肥人口年年增長,成為公共醫療開的沉重負擔,最大原因之是飲食習慣出現問題,2011年6月推出的「食物盤」提倡均衡飲食指引,由美國國家農業部研發,諮詢過營養、公共健康專家,以及關注國民健康的民間團體,參與者包括兒童。政府希望透過形象化的信訊,引起消費者興趣加深認識營養之道,從而改變飲食習慣。
食物盤所傳達的訊息鮮明,建議每日飲食至少佔一半來自蔬果,下一步針對食物的份量展開宣傳,並建議減少飲用含糖飲料例如汽水及菓汁。
重温舊金字塔
除了飲食,缺乏運動也是致肥和影響健康的另一關鍵,2005年金字塔的改革版加入運動元素,新金字塔的左邊有個正在爬樓梯的人,呼籲日常進食量必須與運動量取得平衡,每天應該進行最少30分鐘運動,隨著運動量增多,可適量多吃脂肪。
此外,均衡飲食的基調不變,新金字塔推廣從多元飲食中攝取各類營養素,不鼓勵偏食,革新之處是強調個人化,食物品種因應個人情況按標準自由組合,難怪稱為「MyPyramid」。
要點:
- 6種顏色代表6大類食物 – 穀物、蔬菜、生果、油、奶類、肉類及豆類
- 條子的闊度代表攝取份量,條子越闊,即建議攝取量越高。
- 金字塔底部油份所佔比例極少,越接近塔尖油份比例擴大,表示越多運動量的人,油份攝取量可酌量增加。
怎變也好,人類的供能系統也沒變,變的是我們的生活模式,體力勞動的機會越來越少,變相依賴額外運動維持熱量「收支平衡」,物質豐富誘使我們過量攝取卡路里,高脂高鈉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長期負面影響,遵守均衡之道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