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體姿健康之本

不論行或坐,得靠強健的軀幹肌肉,保持脊椎生理弧度,提供穩定基礎,以最節省體力的方法維持身體平衡及移動,可減少各關節承受不必要的壓力。人的重心位處盆骨連接脊椎下腹位置,通過良好的神經運動元控制,達到肌肉平衡、肌肉長度、張力於最佳狀態,在地心吸力及地面的反作用力的支配下維持平衡及行走。健康,始於脊椎穩定這基本要素(參考此文《脊柱健康》 )。

全身的肌肉具不同特性並擔當不同角色,當中有些主力維持姿勢,在良好姿勢之下,這些肌肉較不活躍,可節省體力,當失去平衡時就會發揮作用找回重心,相反,若偏離正常體姿,這些肌肉會繃緊起來,消耗更多體力,連串反應下引致局部肌肉及軟組織額外費力,因過度耗損發展成症狀,妨礙正常功能,無法維持安然姿勢,造成惡性循環,痛症是不良姿勢之因也可以是果。

最常見之肌肉不平衡是下背腰椎弧度過大,為了保持重心平衡身體,盆骨向前傾。肌力不平衡持續下去,改變動力傳送,局部肢體喪失原本功能,發展出各種痛症,如跟鍵炎、足膜跟底炎、膝痛。

神經系統主宰一切活動,肌肉不平衡改變感官接收,做出錯誤的移動模式,會用錯力,就以健身球俯臥撑為例子作說明,此動作是要訓練軀幹力量,比較一下在不同身體狀況下出現什麼不同形態。

體姿正常者能保持正常腰椎弧度,正確運用腹力避免腰椎過度伸直(圖1)。

Plank on FB 1圖1

假設下背腰椎弧度過大(圖2),肌力不平衡出現於深層腹肌弱及髖屈肌肉緊,上身及前肢變成支撐身體的重心,收緊胸肌及前膊,增加胸椎彎度,用淺層腹肌即腹直肌(俗稱6 pack)、胸肌,上背向前彎進一步減少下背腰椎弧度。

Plank on FB 2圖2

身體經過多次重覆學習,變成一套固定模式,像以上例子圖2的示範者,一開始錯用肩膊力量支撐,如繼續練習下去,便養成拱起上背輔助腰椎穩定之習慣,原本不應用來受力的部位繼續損耗,遲早因疲勞支撐不住,甚至出現痛症。

一早從體姿評估中作出正確判斷,選擇另一些對運動者收效的動作,其中一方法將難度降低,例如改為膝跪,好處是身體的長度縮短減輕負重,令骨盆向前傾的拉力減少,並改為屈曲手臂支撐免得二頭肌不必要出力,目的是讓胸椎得以伸展,避免圓背。

若忽視肌肉不平衡,不但達不到原有訓練目的且有反效果,這情況可出現於任何運動及動作。

CL icon 30 +copy right

 

常見不良姿勢與糾正

上周檢討過個人壞姿勢,接著說明如何做適當運動加以糾正。

不良姿勢一:圓肩

俗稱寒背,是上身肌肉不平衡最常見的情況 ,特徵是:頭顱向前傾、勃子拉長、縮胸、凸肚,寒背使人看來無神無力,從後面看肩膀到背部又圓又厚,生理上使胸部萎縮,減少內胸腔的空間,肺活量變得差,氣色更不好,人就顯得蒼老。

除了先天問題所致,大部份的寒背是後天因不良習慣形成,例如長期低頭打鍵盤,以致背肌無力,肩膀向前彎。女士們因胸部沉重,胸椎歪斜,也會呈現寒背。強健的肌肉可扶正脊骨,卻因長期維持同一姿勢,肌肉出現疲勞,失去原有彈性及力量,勉強坐正是十分吃力的事,長年累月下甚至脊柱變形,加快出現肌肉疲勞,造成惡性循環。

問題:胸椎弧度過大,加大雙肩向前屈的幅度,胸肌縮短,上背部中間的肌肉常被拉長以致力量不足,容易引起下背痛。

針對圓肩運動 :

(一) 伸展運動:針對前膊、胸肌 (伸展基本原則見另文)

(二)負重訓練:強化上中背肌群

例子:站式划艇

起始姿勢

起始姿勢

開始(圖1):先把橡皮筋繞在固定物上,例如穩固的書桌、直柱、扶手欄等,高度及腰。雙腿微曲半蹲,雙手伸直,但不要鎖肘關節。

終結姿勢

終結姿勢

結束(圖2):收緊背肌帶動雙臂往後拉,手肘貼身,拉至雙臂超過軀幹少許便終止。

不良姿勢二:盤骨前傾

另一常見脊柱毛病是盤骨前傾。來個簡單測試,背靠牆站立,如整隻手掌可在腰際的空間從一邊伸往另一邊,表示腰椎弧度過大、盤骨前傾。此外,中央肥胖人士由於大肚子下墜,使得腹部前凸及盤骨前傾,跟孕婦腰椎過度後彎的情況一樣。

問題:背肌過緊,腹肌弱。

針對盤骨前傾運動:

(一)伸展運動:下背肌(豎棘肌)

(二)負重訓練:強化腹肌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要長久有效地訓練肌肉保持良好姿勢,多強化起穩定作用的深層肌肉,下周來一起練習穩固「天然腰封」。

CL icon 30 +copy right

姿勢有多壞?

站不正,坐不好,加重肌肉負擔,先是酸軟疲勞,之後便會僵硬疼痛,不良姿勢是脊柱毛病的成因之一,不但影響外觀,亦是其他器官疾病的根源。誰不想擺脫肩背痛,改掉寒背、高低膊壞習慣?脊椎健康出問題,肌肉乏力、欠缺柔軟度,正確和適當的運動絶對可改善,可以接受姿勢評估,先掌握哪處出毛病。

姿勢有多壞 2002 posture

2002年站姿

這是我2002年接受物理治療師靜態姿勢評估時拍下的。從天花懸垂一條繩子作參考,圖中加了紅線以便更明顯,留意紅線有沒有穿過以下地方:

  • 耳珠
  • 頸椎
  • 肩峰
  • 椎盤骨後方
  • 膝關節前方
  • 腳跟
align spine

脊柱的自然弧度(Neutral alignment)

健康脊椎的自然弧度,脊柱呈S狀,當人站立時,在側面從耳朵劃下一條垂直線,垂直線應貫穿耳朵、肩峰、腰椎、盤骨、膝及腳眼,這便是脊柱的自然弧度或稱生理弧度(neutral alignment)。

姿勢分析:

將照片跟正常骨骼圖對照一下,發現姿勢上出現的問題,從腰以上身體向後傾,骨盤前傾,腰椎弧度加大,引致另一種常見問題 – 圓肩,因為身體向後傾無法維持平衡,雙肩向前彎的幅度自然會加大,以抵消上身向後傾,以免失去平衡。

未糾正這些毛病前的一段長時間,不論背單肩手袋或雙肩帶背包,左邊肩膊及上背經常酸痛,怎也不能消除。

當時我在修讀Pilates課程,加深對軀幹肌肉力量(core strength)的認識,要長久而有效地訓練肌肉保持良好姿勢,就要鍛鍊腹背的深層肌肉,夠強夠穩定的深層肌肉,才是最好的「天然腰封」,不單能支撐脊柱不吃力地站立或久坐,也使腰背不易受傷。

姿勢有多壞 2013.1.22 posture

2013年站姿

多年間都沒覆檢,隨便拍個照看看。上身沒再向後傾,肩膊向前彎弧度減少,日常注意個人的姿勢已成習慣,坐或站立輕易保持中正安舒,仍需持續加強上中背力量,十年來在gym經常移動鐵餅,從無出現腰背痛。

肌肉用最少力量維持自然弧度,能省力地將人的重心(center of gravity)保持最佳位置,參與任何體能活動都發揮莫大作用,例如騎馬、潛水、長跑皆應付自如,達到節能(energy efficiency)效果 ,不易感到疲倦,動態時保持良好重心更為重要,簡單以跑步為例,人在跑動中會向前微傾,如果軀幹肌肉乏力穩定不到脊椎,在動態中要維持平衡額外消耗體力,產生最大動力的大肌肉(例如臀大肌)發揮不到應有作用,加重次要肌肉例如小腿的負擔,業餘跑手常見的膝痛,部份原因是先天生理結構上的缺點(例如O型腳),後天因姿勢不良令重心出問題,人的重量落錯在不應受力的肌肉,是痛症根源之一。

痛症根源:肌肉不平衡 (Muscles Imbalance)

關節的活動可被視為一對肌肉的活動,兩組肌肉輪流扮演不同角色,互相制衡。簡單地說,當一對肌肉裏其中一組肌肉過強或過緊,造成過度收縮變得僵硬,被縮短及失去彈性,跟它起對抗作用的另一組肌肉則過弱,肌肉被過度拉長失去原有肌力。前者需要伸展和放鬆,後者需要接受阻力訓練加以強化,回復肌力平衡。舉個典型例子,以圓肩為例,特徵是胸肌過強(過緊),上/中背肌肉過弱(過長),起因可以是壞習慣引起,部份女性胸部過份豐滿,有些男性過度操練胸肌。每當肌肉酸痛,最常犯的通病,只會想到伸展或按摩以舒緩不適感,然而沒有注視需要強化過弱的那組肌肉,痛症就會周而復始地發作。

若不理會肌肉不平衡的狀況而繼續做運動有什麼後果?肌肉在不正確位置做阻力訓練,例如做背下拉(lat pull down),有機會越做越寒背,所以應先了解身體狀況,為身體各部份選擇合適的運動,分辨出哪些需要伸展,哪些需要強化。

若然維持不良姿勢多年,還可以糾正嗎?視乎情況,因人而異。如習慣維持太長久,要求百分百改正過來,不切實際,因為身體骨骼可能已依隨姿勢定形,勉強修正成標準狀態,反令身體不適,但必需盡量改善,減輕脊柱偏離自然狀態的幅度,以免肌力懸殊而令不良姿勢惡化下去,是徹底防治痛症出現的方法。

近年體適能界興起Core training (軀幹肌肉訓練),成為訓練焦點,有些人以為所指是單一項運動,其實這是對於強化軀幹肌肉之運動的統稱,Pilates和TRX都被標籤為具有這種原素的運動。至於何謂軀幹肌肉(core muscles),日後再詳述。

建立Muscle Awareness

第一步先喚醒我們對肌肉的意識( muscle awareness),之後是控制能力(control),接著才講求提高肌肉的力量(strength)。來做以下的臥式練習,認識個人的自然脊柱弧度,對於長期坐寫字樓的人,這練習亦有助舒緩僵硬的腰背,進行時要注意:量力而為、放鬆、保持平常自然的呼吸。如果有腰背毛病者,請先諮詢醫生意見。

臥式練習

步驟一:在蓆上平躺下來,屈曲膝關節,雙腿以臀闊踏在蓆上,頭、肩胛骨及臀部貼地。

步驟二:將盤骨向前傾,盡量使下背空隙加大。(如圖A)

圖A - 步驟二:將盤骨向前傾,盡量使下背空隙加大。

圖A – 步驟二:將盤骨向前傾,盡量使下背空隙加大。

步驟三:將盤骨向後傾,盡量將下背貼地,填密下背空間。(如圖B)

圖B - 步驟三:將盤骨向後傾,填密下背空間。

圖B – 步驟三:將盤骨向後傾,填密下背空間。

步驟四:反覆進行步驟二和三多次,然後全身放鬆,腰椎出現自然弧度,下背只應留有少許空隙,僅夠半隻手掌穿過,可以拿手掌測量一下。

圖C - 步驟四:重覆步驟二和三數次,然後全身放鬆,腰椎出現自然弧度。

圖C – 步驟四:重覆步驟二和三數次,然後全身放鬆,腰椎出現自然弧度。

有些人做起來有點吃力或遇上困難,可能會覺得不會動,可耐心依步驟重覆動作,這練習就是要你多動身體,發現身體從頭到腳如一條活動鏈,環環相扣,動其中一節,影響其餘連接它的部位,做得好已掌握收腹運動的基本技巧,完成鍛鍊腹肌的第一步!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