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失去知覺,就如木偶公仔失去木偶匠操控,全身軟綿綿攤下來,全因受神經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統暫時喪失功能。談運動訓練不能忽略神經系統,它與骨骼、肌肉系統是支配人體活動三大元素,缺一不可,系統之間溝通得越好,協調度越高,全身活動功能表現越佳。
從步態或跑步看到動力鏈如何傳輸能量,推動人體前進,各肌肉在不同移動之下於不同平面發揮功效,有產生力量的主動肌,有輔助它的肌肉,另一些穩定關節的位置確保身體向正確方向移動。因應外在環境之變動,移動重心及保持平衡,全靠大腦透過本體感覺系統 (Somatosensory system)發施號令,組織包括感應細胞或器官,遍佈肌肉、韌帶、關節、締結組織的接受器,掌握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也能感應觸感、壓力、震動,預測移動速度及移動方向的可能性。
大腦收集到信訊後,透過改變肌肉之長度、張力,身體便動起來,過程不經思考,反應迅速,是經過重複學習並儲存成一定模式再衍生出千變萬化的動作,因此肌肉、筋腱受傷,損害關節協調能力,反之,可利用這種本體刺激感應力(Proprioception),融入訓練令動作更靈活。
日常工作(圖1)、家務、運動(圖2),各關節同步在多於於一個平面活動,要求同一肌肉單一重複收縮的負重訓練(圖3),脫離實際活動中對肌肉的要求。
訓練立體化
健體訓練以強化移動的效率為基礎,改善協調能力,有效保護關節,做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動作,例如踏台階、提重、多方向箭蹲,上下肢肌肉同步運動,刺激身體用氧量,消脂效果更佳。肌肉得到適當運動之餘,各樣功能平衡發展,訓練元素包括改善呼吸技巧、筋膜放鬆、動態伸展及多方向負重移動,促進神經系統、肌肉及骨骼協作,達致全面及長遠的健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