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形肥瘦的偏執

由童話至電影故事,都是體形肥胖的當壞角色,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的為食胖童、Harry Porter入面Harry姨丈一家,Doraemon 的胖虎,是誰灌輸的觀念?

多倫多大學找來兩歲半至五歲兒童做測試對象,對他們講四個故事,內容有忠奸兩個角色。事後要他們從一些照片挑選出故事中的忠奸角色,照片中的男女沒樣貌,身材有肥有瘦,四成以上兒童認為四個故事入面,奸角全是肥仔肥妹,僅百分之二小童認定超胖人物是忠角。(Source: Fitness Journal Sep 2012, quoted from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測試對象數目雖少,多少反映出對肥仔肥妹的偏見自孩童開始,這項結果對教育人士有更大參考價值。我看到這文章後,即時聯想到人對體形的偏執。

在gym接觸的人群中,體能出色的不一定是在他人眼裏「瘦」或fit的一群。我就有這樣的三位學生,她們體形胖胖、外藉人士,體能絶不低,喜歡戶外活動,有熱愛遠赴熱帶森林紮營遠足,她們沒盲目追求纖腰瘦身,運動的目的是希望有足夠體力維持活躍的生活,盡情享受生命,給她們的訓練多大挑戰要流多少汗,她們都樂在其中。

多不勝數的個案就是,身形不胖的反而要求更纖瘦,做體能測試量度他們的心肺功能、上肢肌力等,項項低分,一味嚷著要哪兒瘦腿要長,我當然明白外型苗條有多重要,若能改善體質,多長點肉,人看來更精神煥發。

鼓勵用科學方法客觀地判斷,憑個人觀感斷定肥瘦、健康、fit,會扭曲自我評價,作出非理性行為。

借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許世全的金石良言:「每個人也應追求與健康有關的身體質素。」良好體質所包含的元素,包括良好的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脂肪百分比,可透過不同的體能測試,讓每個人了解本身fit的程度,每一項測試達到合理的水平才叫fit,目的不是跟人比較,而是給自己體能上需改善的方向,而非盲從個人感覺。

早已不會單從外形斷定「fit」與否,以前在公司每年都有體能測試,不少彪形教練通過不了測試,。肥胖也可以很健康、活躍地生活,遇過不少外型瘦削人士體脂超標或臨界點,瘦人看來無肉,不代表體內沒過量脂肪,一半脂肪儲存於皮下,其餘在心臟、器官、血管,只要站上脂肪磅砰一砰,脂肪比例在18%至26%之間還嚷什麼減肥,接近30%真的要節制一下。

開端引述的實驗發現小童對胖子的偏見,究竟是否由成年人造成?有科學家嘗試解釋這種偏見純屬生理反應,是我們身不由己,資料來自一份五、六年前剪報,內容確很有趣,現今或許有更深入研究結果。刊於國際學術期刊《進化學人類行為》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對肥胖產生負面聯想是生理反應,身體免疫系統將肥胖和疾病聯想起來,發出厭惡的信號,如人嗅到腐壞食物時會作嘔,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補充,這顯示人類免疫系統的進化,變成能偵測與疾病有關的身體信號,對於肥胖被判定為危險,則屬過度反應!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