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活動不足影响健康

先看高爾夫球揮捍動作(圖1),球手的胸腔向右旋動把球捍向後拉,為擊球前蓄力,軀幹回旋向前揮捍擊球把力量釋放。若胸椎欠缺靈活,可能拉動下盤使重心不穩。運動之外,平常如呼吸、走路,日常生活大小活動,需要經常旋動身體,健康的腔椎既能動,亦要夠穩定。

圖1. Golf back swing – 胸腔向右旋動

圖1. Golf back swing – 胸腔向右旋動

胸腔結構連結著不少大肌肉包括腹肌和豎棘肌,影响它的活動,12對肋骨後接12節胸椎、前面連接胸骨,連接關節比腰椎多,活動度也比腰椎要大。

TPC

圖2. 胸腔與盆骨之間,由橫隔膜、腹橫肌、盆骨底肌肉、腰方肌、腰肌組成的桶形結構Thoracopelvic Canister,對軀幹起支撐穩定作用,也影响胸腔及盆骨之活動。

 

正常之下胸腔正位於盆骨之上與之對齊,中央接連上下兩大結構的骨骼就是腰椎,這桶形空間(圖2)保護大部份重要內臟和器官,構成這空間有如上蓋的橫隔膜、底部的盆骨底肌肉,如牆壁把空間圍起的腹橫肌,於後方承托的腰肌和腰方肌,這結構簡稱TPC(Thoracopelvic Canister),全都影响胸腔與盆骨之穩定及活動能力。

如果胸腔活動不足,衍生不少問題。步行中四肢擺動帶動胸腔旋動,於動力鏈中的作用不可缺少,唯有將工作轉嫁到肩胛、腰椎、盆骨等部位,增加其他肌肉的負擔。妨礙自然的橫隔膜呼吸,更加倚賴輔助肌肉,強化較淺的胸式呼吸。

胸腔活動能力失常,可能兒時發育未完整,中央神經系統沒完全發展;身有創傷包括手術後的傷口,更多的是後天行為,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和姿勢,靜態的生活模式、職業、運動;情緒、壓力,也會令胸腔和脊椎僵硬。

通過糾正運動可逐步恢復胸腔之靈活度,先伸展緊張肌肉,調正胸腔與盆骨的位置,同時改善呼吸方式,學習腹式呼吸,強化TPC成為穩定的旋轉軸心,再做阻力訓練帶動胸腔左右旋動。

CL icon 30 +copy right

坐得多引起的背痛

坐著活動佔去都市人日常生活大部份時間,駕駛或坐公車上下班,返寫字樓對著電腦工作,回家看電視打機,全身肌肉筋絡缺乏運動,容易發展成肌肉不平衡。

sitting skeleton

坐姿對身體多處的影響

 

對胸椎的影響

長期坐下卻又保持不到良好坐姿,令先天向前微彎的胸椎弧度加大(上圖紅箭咀),上背肌因過度伸展削弱收縮能力,站立時無力後挺,加重腰椎負擔,影響腰椎原有的生理弧度(上圖綠箭咀),長期下來下背組織結構承受各種壓力甚至造成創傷,椎間盤退化,神經受擠壓引起痛楚,腰椎周邊的軟組織受磨損或撕裂。

弱化臀肌

坐著時髖關節(上圖黃圈)的髖屈肌肉縮短,日積月累變得過緊,軟組織欠缺彈性,喪失正常能力,相反後方的臀肌因過度伸展,也無法正常用力拉正盆骨,當我們站立時,脊椎失去重要的承托基礎,若加上圓肩令頭部向前傾,改變人體重心,引致盆骨向前傾,促成腰椎過度勞損。

呼吸變淺

順帶一提,坐得多兼坐姿不正確,不單造成腰痠背痛,呼吸不良,影響健康。胸腔原本正對骨盆,若習慣圓肩胸椎過度向前彎,胸腔下榻,限制血液流通至內臟,影響橫隔膜發揮原本的機能,無法正確地呼吸,可引發連串身體毛病。有關橫隔膜活動可參看《呼吸系列:1.呼吸助修身》

CL icon 30 +copy right

 

 

對背痛的誤解

背痛常被誤解成單純背部肌肉的問題,便以局部腰部運動或伸展來舒解。人體運動是動力鏈連串反應的結果,彎腰、向後伸、左右轉動,脊柱任何活動都會牽動全身,將視點落在局部關節活動,忽視身體其他部份也需要伸展運動及肌力訓練。

背痛根源多

從事寫字樓工作因長期坐著不動,可造成圓肩及下肢肌肉不平衡,並引起下背痛,可參考此文《坐得多引起的背痛》。 人體動態靠全身各部位以組合形式共同完成,例如俯身彎腰拾東西,同一時間足踝、膝關節及髖關節都會動起來,走路或跑步脊柱會左右兩邊擺動,需要其他身體部位活動正常才能實現,四肢缺乏運動,日積月累下,簡單如走路也會對脊椎加重負擔。

運動中的轉腰動作,例如打golf揮桿或持網球拍擊球,轉動軀幹所需之力量,得靠大腿、臀部各肌肉減速加速,若各部位協調不佳,預設的動力鏈未能完善,卸力做不好,脊椎和周遭的肌肉「硬食」,或因超負荷受傷。

背痛成因另一可能性來自足部毛病,過度足內翻會引致下背弧度過彎,若一隻腳有過度足內翻,造成雙腿長度有差距,邊高邊低令盆骨側傾,引致脊柱側彎。是否上述情況,宜諮詢物理治療師處理或足部醫生作詳細檢查。

拉背只解一時之痛

若屬急性創傷例如扭傷或撞擊,引起之突發性背痛及肌肉痙攣,必須以正確急救方法處理,並盡快求醫治理。若持續一段時間的慢性背痛,上述提過可能源自上肢或下肢關節,或穩定腰椎的肌肉喪失功能,下背肌僵硬僅局部現象,本能驅使人拉筋伸展,但舒緩效果僅屬暫時性。

roman bench back extension

Roman bench back extension

 

gym入面常遇到一些人愛用斜板做背伸的動作(上圖),細問之下他們意圖強化背肌,改善背痛,但所見當中大部份人下背肌肉已過強,有腰椎過度勞損之嫌,其中一個原因是髖關節活動能力欠佳,增加腰椎的負擔。

日常活動及靜態工作環境對下背肌的要求,僅需持久地作低強度的肌肉收縮,肌耐力比力量更重要,足以維持脊椎穩定,並保持日常姿勢。未了解個人體能水平及需要之下,謀然選擇負荷過大的訓練,徒勞無功甚至易造成創傷。

背痛的成因不同,找出根源,才能對症下藥訌出合宜的運動配方。

CL icon 30 +copy right

痛症之源

試想像雙手被綁起反在身後,這樣子跟別人賽跑,結果會跑快了還是較費力?

gait

步態

 

步行或跑步時,能量從地面向上傳遞至全身,上下身以相反方向旋動用以減速卸力再加速移動身體。例如當右腳向前踏出,左手向前擺,胸腔也會向右旋動,盆骨相反向左旋動。人體的肌肉骨骼系統就以這種伸展、負荷的模式,於地面反作用力和地心吸力影響之下,達到省力的移動效率。若然雙臂不能擺動,窒礙胸腔轉動,從下背延伸至下肢的肌肉無法卸力而出現過勞,實現不到預設的動力鏈,跑起來吃力之餘甚至會跌倒。

以傳統舉重訓練的眼光,慣於將關節活動獨立看成個別肌肉收縮,實際上人體並不如書本上逐節解剖那樣只在一個平面活動,而是透過筋膜系統將全身連結起來,各關節與鄰近關節有互動關係,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人體以組合形式移動,身體各部份於動力鏈中各具功能並互相牽引,其中一環有障礙,牽連其他部位分擔工作。

動力鏈中肌肉於負荷底下被拉長的收縮特性,設計訓練方案時往往被忽略。這特性有如玩笨豬跳(bunjee jump)的人套在腳上的彈簧救命索,具彈性之餘兼夠韌力,可被拉長用以卸力保護玩家。

soccer kicking ball arrow

踢球時大腿後肌作離心收縮,防止膝關節過速兼過度伸展。

 

例如當足球員伸直大腿踢球時,大腿後肌負責拉住膝關節避免過快伸直,上圖藍色箭咀顯示大腿後肌負荷中作肌離心收縮(eccentrically loading),有吸收能量的作用。起腳前會先屈膝把腿向後拉,大腿前肌發揮相同作用,先減速為加速準備。

又例如垂直向上跳起,著地一刻自然地曲膝、髖屈下蹲(見下圖),腳跟、膝關節、髖關節輪流抑制過量的活動保護脊椎,兼保持平衡,每天步行、上落樓梯,下肢各大肌肉輪流當發力卸力的角色,可以想像若團隊其中一員喪失工作能力對其他組員影響有多大,增加鄰近的關節及肌肉的負擔,勞損機會大增。

jumping and landing

綠箭咀–大腿前肌收縮狀態 藍箭咀–大腿後肌收縮狀態 紅箭咀–臀大肌收縮狀態

 

把關節毛病從活動組合關係中獨立抽離,看成局部問題,往往不得其法,痛楚地方往往不是問題所在,而是來自附近甚至遠離痛點的部位,退後十步,觀察全身動、靜型態,找出毛病的根源對症下藥。

年齡增長,肌肉力量衰退,終會不敵地心吸力達到負荷臨界點,椎間盤空間縮減,自然變成駝背、變矮,關節毛病叢生。可是,衰老並非唯一原因,提早出現於三十歲年齡層,錯誤的訓練、工作間養成壞習慣,都會令衰退提早出現。及時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跟痛症說掰掰。

CL icon 30 +copy right

 

 

 

 

良好體姿健康之本

不論行或坐,得靠強健的軀幹肌肉,保持脊椎生理弧度,提供穩定基礎,以最節省體力的方法維持身體平衡及移動,可減少各關節承受不必要的壓力。人的重心位處盆骨連接脊椎下腹位置,通過良好的神經運動元控制,達到肌肉平衡、肌肉長度、張力於最佳狀態,在地心吸力及地面的反作用力的支配下維持平衡及行走。健康,始於脊椎穩定這基本要素(參考此文《脊柱健康》 )。

全身的肌肉具不同特性並擔當不同角色,當中有些主力維持姿勢,在良好姿勢之下,這些肌肉較不活躍,可節省體力,當失去平衡時就會發揮作用找回重心,相反,若偏離正常體姿,這些肌肉會繃緊起來,消耗更多體力,連串反應下引致局部肌肉及軟組織額外費力,因過度耗損發展成症狀,妨礙正常功能,無法維持安然姿勢,造成惡性循環,痛症是不良姿勢之因也可以是果。

最常見之肌肉不平衡是下背腰椎弧度過大,為了保持重心平衡身體,盆骨向前傾。肌力不平衡持續下去,改變動力傳送,局部肢體喪失原本功能,發展出各種痛症,如跟鍵炎、足膜跟底炎、膝痛。

神經系統主宰一切活動,肌肉不平衡改變感官接收,做出錯誤的移動模式,會用錯力,就以健身球俯臥撑為例子作說明,此動作是要訓練軀幹力量,比較一下在不同身體狀況下出現什麼不同形態。

體姿正常者能保持正常腰椎弧度,正確運用腹力避免腰椎過度伸直(圖1)。

Plank on FB 1圖1

假設下背腰椎弧度過大(圖2),肌力不平衡出現於深層腹肌弱及髖屈肌肉緊,上身及前肢變成支撐身體的重心,收緊胸肌及前膊,增加胸椎彎度,用淺層腹肌即腹直肌(俗稱6 pack)、胸肌,上背向前彎進一步減少下背腰椎弧度。

Plank on FB 2圖2

身體經過多次重覆學習,變成一套固定模式,像以上例子圖2的示範者,一開始錯用肩膊力量支撐,如繼續練習下去,便養成拱起上背輔助腰椎穩定之習慣,原本不應用來受力的部位繼續損耗,遲早因疲勞支撐不住,甚至出現痛症。

一早從體姿評估中作出正確判斷,選擇另一些對運動者收效的動作,其中一方法將難度降低,例如改為膝跪,好處是身體的長度縮短減輕負重,令骨盆向前傾的拉力減少,並改為屈曲手臂支撐免得二頭肌不必要出力,目的是讓胸椎得以伸展,避免圓背。

若忽視肌肉不平衡,不但達不到原有訓練目的且有反效果,這情況可出現於任何運動及動作。

CL icon 30 +copy right

 

脊柱健康

全條脊柱分頸椎、胸椎、腰椎三個區域,構成人體骨骼架構的中樞。上周提及的深層軀幹肌肉針對腰椎部位,被形容為核心區域,跟它上下相連的部位,為穩定脊椎產生緊密的協同作用,於練習中要一起鍛鍊。先拆開四個活動部份來理解:頸椎、胸椎、腰椎及骨盆,負責維持姿勢的深層肌肉,在負重訓練中常被忽略的部份。

1. 頸椎活動

     涉及肌肉      功能    可防止
  • 頸屈及頸伸肌肉
  • 深層頸屈肌肉

 

  • 令頸椎有力支撐10至12磅重的頭顱
  •  頸椎移位
  •  頸梗膊痛

2. 胸椎活動

        牽涉肌肉         功能         可防止
  • 菱形肌
  • 中、下斜方肌
  • 前鋸肌
  • 穩定肩胛骨,固定胸骨,維持挺胸平膊的良好姿勢。
  • 圓肩

3. 腰椎活動

     牽涉肌肉      功能     可防止
  • 深層腹肌/下腹
  • 深層椎旁肌
  • 人體力量核心,支撐起四肢活動能力。
  • 腰背痛
  • 腹凸 

4.骨盆活動

    牽涉肌肉      功能     可防止
  • 臀大肌
  • 骨盆底

 

  • 維持骨盆正中(如下圖)

neutal pelvis

正常站姿1

  • 骨盆前傾(如下圖),腰椎弧度加大,引致腰痛。anteriortilt 2

不良站姿1

 

從側面看,脊柱呈S狀,正常、健康有力的脊柱應經常處於自然弧度 (neutral alignment) ,如下圖,從事文書工作,坐下時腰背挺直。

Diagram - spine neutral alignment

脊椎管內藏著大量神經線,脊柱一旦偏離正常位置,有機會壓著神經線,引發痛症牽連到四肢及體內器官。肌肉和軟組織給予脊柱活動能力,其柔韌度及穩定性主宰脊柱健康,若欠缺柔韌度和靈活性,容易拉傷,透過適當的伸展運動改善柔韌度,強化深層肌肉對脊骨起保護作用。

脊椎骨一旦受傷或疲勞引致痛楚,痛楚促使關節活動幅度減少,令局部肌肉萎縮,穩定能力下降,增加受傷機會,加快脊椎骨退化,造成惡性循環。一開始有痛,及早找醫生根治,從問題根本著手,造成脊柱毛病之成因:

  • 長期姿勢不良
  • 運動創傷
  • 缺乏運動
  • 自然老化
  • 意外創傷

圓肩是脊柱偏離正常弧度的其中一種情況,引致以下狀況:

  • 肩頸肌肉疲勞
  • 上背肌肉無力
  • 胸腔狹窄減低肺活量
  • 膝患

圓肩人士有以下特徵:

Diagram- round back

下周介紹Pilates,講求深層肌肉的控制,加強軀幹力量的運動,可作為維護脊椎健康的手段之一。

CL icon 30 +copy right

Core Training 徒手練習

懂得調節腰椎自然弧度,是提升軀幹肌肉穩定的起點,要耐心地反覆練習,基礎打不好,往後的動作練習很難掌握。以下的動作,可同時鍛鍊腰椎附近肌肉,包括臀部、腹外斜肌(腰側)。

練習一:「敬禮」

  • 步驟1:膝微曲站立,脊柱呈自然弧度,拉長脖子,肩肌肉放鬆而下沉 。(如下圖)
敬禮1

「敬禮」步驟1

  • 步驟2:由骨盆開始,向前傾20度,腰椎弧度不變,停留10秒。(如下圖)
敬禮2

「敬禮」步驟2

  • 步驟3:還原站立姿勢

Warning注意:

  1. 保持動作緩慢
  2. 意識在於收緊腹肌形成腰封
  3. 保持呼吸暢順

練習二:「餐桌平衡」

  • 步驟1:四肢像餐桌的四隻腳觸地支撐全身(如下圖),背部呈自然弧度,幻想著下背如枱面放著一隻水杯。
on four 1

「餐桌平衡」步驟1.

  • 步驟2:同時將右手和左腳伸直成水平,盡量收緊腹部,以保持全身穩定,盡可能不打翻背上幻想出來的水杯,保持暢順的自然呼吸節奏。
on four 2

「餐桌平衡」步驟2.

  • 步驟3:慢慢耐手腳放回原位,然後同時抬起左手和右腳,輪流交替

練習三:「踏步箭蹲」

  • 步驟1:雙腿以肩闊分開站立,背部呈自然弧度。
  • 步驟2:踏出右腳,曲膝蹲下。(如下圖)
Lunge

「踏步箭蹲」步驟2.

  • 步驟3:前腳撐起踏回原位。

Warning注意:

  • 上半身保持垂直,若骨盆像水桶般前後或左右搖擺,顯示深層軀幹肌肉乏力,亦有可能受制於個別肌肉欠缺柔韌度,或下肢肌肉乏力。
  • 箭蹲動作有一定難度,若未能保持平衡,可作為進階練習,先找出原因,作針對,以免對脊椎造成傷害。

以上運動不單有助保持脊柱健康,亦有效令腹部平坦,當中利用Pilates 的收腹技巧,有關基本功日後再作介紹示範。

CL icon 30 +copy right

軀幹穩定能力訓練(Core Training)

日常生活中,靜止或動態時,深層軀幹肌肉時刻起穩定作用,避免脊柱過度受壓或拉扯,軀幹核心被冠上「powerhouse」之名,即是輸出能量的所在,讓我們參與競技運動時,形成強而有力的軸心,因此各項專業運動員都在訓練中加入core training,近年興起的懸掛式器材TRX便是其中一項訓練工具,經常見拳手、女網球手舒拉寶娃上載他們用TRX訓練的片段。

何謂穩定能力?穩定能力有何用?

先來個腹力測試 – 四角支撐 (Prone Plank)

  • 準備姿勢:俯伏在蓆上,肘關節屈成直角,前臂以肩闊著地支撐,雙腿分至臀闊,軀幹離地,僅以前臂及前腳掌觸地,並維持脊柱自然弧度
Start

準備姿勢

  • 四肢輪流提起離地(次序如下),每次維持15秒,完成所有階段需時1分半鐘,軀幹不能著地,一著地便停止測試,看看自己可支撐至哪一個階段。

動作1:提起右腳,維持15秒。

1

動作1

動作2: 提起左腳,維持15秒。

2

動作2

動作3:提起右手,維持15秒。

3

動作3

動作4:提起左手,維持15秒。

4

動作4

動作5:右手、左腳一齊提起,維持15秒。

5

動作5

動作6:左手、右腳一齊提起,維持15秒。

6

動作6

注意1.:如下圖般腰椎下墮顯示肌肉已疲勞,中途如感下背痛或不適必須終止,別勉強繼續,否則有受傷風險。

NG a

注意1.

注意2.:如中途改變姿勢企圖延長支撐時間(如下圖),表示超出身體應付能力,盡量維持脊柱自然弧度,否則失去測試意義。

NG b

注意2.

筆者常用這來檢測軀幹力量練習的進度,不少人初期連身體也撐不起來,修習一個月,可做到提起手腳。測試的另一效用是評估學員的體能,從中可觀察到任何肌肉不平衡的狀況,在設計健身方案時加入適當運動例如伸展,加以糾正。

Prone Plank可當作日常練習,訓練軀幹肌肉耐力,逐日增加支撐時間,緊記保持脊柱天然生理弧度,方為有效。

深層軀幹肌肉

認識一下軀幹肌肉,除了四肢以外,分佈於胸椎、腰椎、骨盆的核心肌肉組成主要軀幹,當中主力負責維持體態都是一些深層肌肉,先來解構腰椎部份,有以下深層肌肉支撐:

  1. 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 簡稱TA)
  2. 多裂肌(multifidus – 簡稱MF,)
  3. 腹內斜肌(Internal Oblique – 簡稱IO)
  4. 椎旁肌(Paraspinal muscles)及骨盆底(pelvic floor)

TA illustrations

當TA及MF(其作用鎖緊每節脊椎)同步收縮,便形成深層腰封支撐腰背,給予腰椎穩定性,對於維持脊椎節與節之間的穩定性,深層肌肉的角色比表層腹肌(腹直肌,即俗稱的六舊腹肌)更為重要,平日身體靠它們收縮維持坐姿及站姿,因此它們必須具頂級耐力。軀幹穩定訓練講求肌肉運用的準確、協調,目的是持續讓腰椎保持自然S弧度。

作用

tick功能性

  • 應付日常活動,例如搬運物件,承擔外物重量,穩定有力的軀幹肌肉避免脊椎承受壓迫,否則椎間盤脫位,突出和生骨刺。

tick與運動有關

  • 提升運動表現:減省體能耗損,有更好耐力;維持穩定的軸心,無論高速前進,或擊球,產生更大力量。

tick保護脊柱

  • 舉重時減少腰椎擺動,減輕磨損程度。

tick維持良好姿勢

  • 靜態或動態姿勢,減少肌肉疲勞。

tick脊椎保護重要器官

  • 腰椎偏離生理位置,造成骨盆傾斜或下垂,擠壓內臟器官,器官毛病可能因不正的脊椎所引起。

tick修正身段

  • 鬆弛的深層軀幹肌肉,引致肌肉不平衡發展,原本參與發力的大肌肉沒正常發揮功效,維持不到理想張力,可能出現例如臀型下垂的體態。

CL icon 30 +copy right

常見不良姿勢與糾正

上周檢討過個人壞姿勢,接著說明如何做適當運動加以糾正。

不良姿勢一:圓肩

俗稱寒背,是上身肌肉不平衡最常見的情況 ,特徵是:頭顱向前傾、勃子拉長、縮胸、凸肚,寒背使人看來無神無力,從後面看肩膀到背部又圓又厚,生理上使胸部萎縮,減少內胸腔的空間,肺活量變得差,氣色更不好,人就顯得蒼老。

除了先天問題所致,大部份的寒背是後天因不良習慣形成,例如長期低頭打鍵盤,以致背肌無力,肩膀向前彎。女士們因胸部沉重,胸椎歪斜,也會呈現寒背。強健的肌肉可扶正脊骨,卻因長期維持同一姿勢,肌肉出現疲勞,失去原有彈性及力量,勉強坐正是十分吃力的事,長年累月下甚至脊柱變形,加快出現肌肉疲勞,造成惡性循環。

問題:胸椎弧度過大,加大雙肩向前屈的幅度,胸肌縮短,上背部中間的肌肉常被拉長以致力量不足,容易引起下背痛。

針對圓肩運動 :

(一) 伸展運動:針對前膊、胸肌 (伸展基本原則見另文)

(二)負重訓練:強化上中背肌群

例子:站式划艇

起始姿勢

起始姿勢

開始(圖1):先把橡皮筋繞在固定物上,例如穩固的書桌、直柱、扶手欄等,高度及腰。雙腿微曲半蹲,雙手伸直,但不要鎖肘關節。

終結姿勢

終結姿勢

結束(圖2):收緊背肌帶動雙臂往後拉,手肘貼身,拉至雙臂超過軀幹少許便終止。

不良姿勢二:盤骨前傾

另一常見脊柱毛病是盤骨前傾。來個簡單測試,背靠牆站立,如整隻手掌可在腰際的空間從一邊伸往另一邊,表示腰椎弧度過大、盤骨前傾。此外,中央肥胖人士由於大肚子下墜,使得腹部前凸及盤骨前傾,跟孕婦腰椎過度後彎的情況一樣。

問題:背肌過緊,腹肌弱。

針對盤骨前傾運動:

(一)伸展運動:下背肌(豎棘肌)

(二)負重訓練:強化腹肌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要長久有效地訓練肌肉保持良好姿勢,多強化起穩定作用的深層肌肉,下周來一起練習穩固「天然腰封」。

CL icon 30 +copy right

姿勢有多壞?

站不正,坐不好,加重肌肉負擔,先是酸軟疲勞,之後便會僵硬疼痛,不良姿勢是脊柱毛病的成因之一,不但影響外觀,亦是其他器官疾病的根源。誰不想擺脫肩背痛,改掉寒背、高低膊壞習慣?脊椎健康出問題,肌肉乏力、欠缺柔軟度,正確和適當的運動絶對可改善,可以接受姿勢評估,先掌握哪處出毛病。

姿勢有多壞 2002 posture

2002年站姿

這是我2002年接受物理治療師靜態姿勢評估時拍下的。從天花懸垂一條繩子作參考,圖中加了紅線以便更明顯,留意紅線有沒有穿過以下地方:

  • 耳珠
  • 頸椎
  • 肩峰
  • 椎盤骨後方
  • 膝關節前方
  • 腳跟
align spine

脊柱的自然弧度(Neutral alignment)

健康脊椎的自然弧度,脊柱呈S狀,當人站立時,在側面從耳朵劃下一條垂直線,垂直線應貫穿耳朵、肩峰、腰椎、盤骨、膝及腳眼,這便是脊柱的自然弧度或稱生理弧度(neutral alignment)。

姿勢分析:

將照片跟正常骨骼圖對照一下,發現姿勢上出現的問題,從腰以上身體向後傾,骨盤前傾,腰椎弧度加大,引致另一種常見問題 – 圓肩,因為身體向後傾無法維持平衡,雙肩向前彎的幅度自然會加大,以抵消上身向後傾,以免失去平衡。

未糾正這些毛病前的一段長時間,不論背單肩手袋或雙肩帶背包,左邊肩膊及上背經常酸痛,怎也不能消除。

當時我在修讀Pilates課程,加深對軀幹肌肉力量(core strength)的認識,要長久而有效地訓練肌肉保持良好姿勢,就要鍛鍊腹背的深層肌肉,夠強夠穩定的深層肌肉,才是最好的「天然腰封」,不單能支撐脊柱不吃力地站立或久坐,也使腰背不易受傷。

姿勢有多壞 2013.1.22 posture

2013年站姿

多年間都沒覆檢,隨便拍個照看看。上身沒再向後傾,肩膊向前彎弧度減少,日常注意個人的姿勢已成習慣,坐或站立輕易保持中正安舒,仍需持續加強上中背力量,十年來在gym經常移動鐵餅,從無出現腰背痛。

肌肉用最少力量維持自然弧度,能省力地將人的重心(center of gravity)保持最佳位置,參與任何體能活動都發揮莫大作用,例如騎馬、潛水、長跑皆應付自如,達到節能(energy efficiency)效果 ,不易感到疲倦,動態時保持良好重心更為重要,簡單以跑步為例,人在跑動中會向前微傾,如果軀幹肌肉乏力穩定不到脊椎,在動態中要維持平衡額外消耗體力,產生最大動力的大肌肉(例如臀大肌)發揮不到應有作用,加重次要肌肉例如小腿的負擔,業餘跑手常見的膝痛,部份原因是先天生理結構上的缺點(例如O型腳),後天因姿勢不良令重心出問題,人的重量落錯在不應受力的肌肉,是痛症根源之一。

痛症根源:肌肉不平衡 (Muscles Imbalance)

關節的活動可被視為一對肌肉的活動,兩組肌肉輪流扮演不同角色,互相制衡。簡單地說,當一對肌肉裏其中一組肌肉過強或過緊,造成過度收縮變得僵硬,被縮短及失去彈性,跟它起對抗作用的另一組肌肉則過弱,肌肉被過度拉長失去原有肌力。前者需要伸展和放鬆,後者需要接受阻力訓練加以強化,回復肌力平衡。舉個典型例子,以圓肩為例,特徵是胸肌過強(過緊),上/中背肌肉過弱(過長),起因可以是壞習慣引起,部份女性胸部過份豐滿,有些男性過度操練胸肌。每當肌肉酸痛,最常犯的通病,只會想到伸展或按摩以舒緩不適感,然而沒有注視需要強化過弱的那組肌肉,痛症就會周而復始地發作。

若不理會肌肉不平衡的狀況而繼續做運動有什麼後果?肌肉在不正確位置做阻力訓練,例如做背下拉(lat pull down),有機會越做越寒背,所以應先了解身體狀況,為身體各部份選擇合適的運動,分辨出哪些需要伸展,哪些需要強化。

若然維持不良姿勢多年,還可以糾正嗎?視乎情況,因人而異。如習慣維持太長久,要求百分百改正過來,不切實際,因為身體骨骼可能已依隨姿勢定形,勉強修正成標準狀態,反令身體不適,但必需盡量改善,減輕脊柱偏離自然狀態的幅度,以免肌力懸殊而令不良姿勢惡化下去,是徹底防治痛症出現的方法。

近年體適能界興起Core training (軀幹肌肉訓練),成為訓練焦點,有些人以為所指是單一項運動,其實這是對於強化軀幹肌肉之運動的統稱,Pilates和TRX都被標籤為具有這種原素的運動。至於何謂軀幹肌肉(core muscles),日後再詳述。

建立Muscle Awareness

第一步先喚醒我們對肌肉的意識( muscle awareness),之後是控制能力(control),接著才講求提高肌肉的力量(strength)。來做以下的臥式練習,認識個人的自然脊柱弧度,對於長期坐寫字樓的人,這練習亦有助舒緩僵硬的腰背,進行時要注意:量力而為、放鬆、保持平常自然的呼吸。如果有腰背毛病者,請先諮詢醫生意見。

臥式練習

步驟一:在蓆上平躺下來,屈曲膝關節,雙腿以臀闊踏在蓆上,頭、肩胛骨及臀部貼地。

步驟二:將盤骨向前傾,盡量使下背空隙加大。(如圖A)

圖A - 步驟二:將盤骨向前傾,盡量使下背空隙加大。

圖A – 步驟二:將盤骨向前傾,盡量使下背空隙加大。

步驟三:將盤骨向後傾,盡量將下背貼地,填密下背空間。(如圖B)

圖B - 步驟三:將盤骨向後傾,填密下背空間。

圖B – 步驟三:將盤骨向後傾,填密下背空間。

步驟四:反覆進行步驟二和三多次,然後全身放鬆,腰椎出現自然弧度,下背只應留有少許空隙,僅夠半隻手掌穿過,可以拿手掌測量一下。

圖C - 步驟四:重覆步驟二和三數次,然後全身放鬆,腰椎出現自然弧度。

圖C – 步驟四:重覆步驟二和三數次,然後全身放鬆,腰椎出現自然弧度。

有些人做起來有點吃力或遇上困難,可能會覺得不會動,可耐心依步驟重覆動作,這練習就是要你多動身體,發現身體從頭到腳如一條活動鏈,環環相扣,動其中一節,影響其餘連接它的部位,做得好已掌握收腹運動的基本技巧,完成鍛鍊腹肌的第一步!

CL icon 30 +copy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