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補充體力的運動飲品,一類以葡萄糖為主要成分,只為身體提供熱量,非補充礦物質為主﹔另一類屬於電解質補充劑,一款是無或低熱量(每8安士少於10卡路里)的片庄或膠囊沖劑,方便作長途耐力賽中輔以運動飲料服用,應付酷熱、高排汗量環境,及適合汗水含鹽份重的人;第二款屬低熱量的電解質飲料(每8安士含10至80卡路里),即是一般市面常見的運動飲品,含4至8%碳水化合物飲料;最後一款針對耐力運動電解質補充劑兼具熱量(每8安士含10至80卡路里)。
電解質有多重要
體液中包含多種電解質(礦物質),有鈉、鉀、鎂、鈣(陽離子)、氯(陰離子)等,這些帶電粒子負責控制體液的分量、保持血液中酸鹼度平衡、參與神經信息傳導、控制心臟收縮及骨骼肌肉運動等,因此,電解質濃度必須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否則就會影響身體正常運作。一般情況下,身體會自動調節電解質的濃度,經腎臟保留或排出電解質以維持平衡。運動飲品是否每節運動或人人必需,這要視乎運動量及長度,在不必要情況下可能額外攝取多餘熱量,一般情況下體力活動少於一小時,喝水便足夠,超過一小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 運動維持60至90分鐘,飲料含電解質較佳(上述第一或二款電解質補充劑)。
- 運動維持90至120分鐘,飲料兼含電解質和碳水化合物為宜(上述第二款電解質補充劑)。
- 運動超過兩小時,補充電解質及碳水化合物之外,另加胺基酸,尤其是醣原出現耗損(上述第一或三款電解質補充劑)。
除了因運動大量流汗,肚瀉、嘔吐等情況下引致大量流失體液,都應同時補充水份與電解質。隨汗水流失的電解質最多是鈉、氯,較少量是鉀、鎂和鈣,過多鈉流失是令肌肉抽搐的原因,有些人汗水中含鈉濃度較高,要格外注意鈉之補充。
電解質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缺乏各類電解質會出現以下徵狀,列出
的建議份量可作為安排飲食之參考。
電解質 | 缺乏電解質之徵狀 | 食物來源 | 建議每天攝取量* |
鈉 |
|
|
1500微克
1300微克 (50歲以上者) 1200微克 (70歲以上者) |
氯 |
|
|
2300微克
2000微克 (50歲以上者) 1800微克 (70歲以上者) |
鉀 |
|
|
4700微克 |
鎂 |
|
|
320微克(女性)
420微克(男性) |
鈣 |
|
|
1000微克
1200徵克 (50歲以上者) |
*Recommended intake is based on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 (1997) and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Water, Potassium, Sodium, Chloride, and Sulfate (2004).
以一位準備跑馬拉松賽的女性作例子,就電解質補充有以下建議方案:
- 訓練計劃每周3次,2次短途(20-60分鐘)和1次長途(1-4小時)。
- 多汗,長跑後小腿抽搐。
- 短途訓練日:因少於1小時無需補充電解質,短途無出現肌肉抽搐,建議起跑前2-3小時喝16-24安士水,而汗量又不超過體重2%,若體重130磅,運動後體重減輕不多於2.6磅,從日常飲食中可攝取足夠電解質。
- 長途練習日:起跑前2-3小時喝16-24安士電解質飲料,若維持1-2小時不含熱量亦可,若超過2小時,飲料兼含熱量可避免耗光醣原;超過3小時,額外服用電解質補充劑,並視乎流汗量,若超過體重2%,加鹽入水中飲用,及進食高碳水化合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