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任何牌子的跑鞋,令跑手相信雙足得到保護減少受傷,甚至幫助發揮得更好,所以有氣墊、扭紋、啫喱各種科技跑鞋出現。近年興起一款有五隻腳指頭的運動鞋,標榜是赤足理念,穿上後如赤腳一樣回復天然步姿。所謂赤足跑步,不是光著腳通山跑(確有一位職業踝足跑手Ted McDonald),而是不鼓勵過度保護雙足,讓身體順應生物力學天然地跑。
美國醫生指出,每年有六成成至八成跑家(包括職業跑手及周末跑家)因跑步受創,有專家歸咎於科技跑鞋,壓制足部運動控制能力及減弱足部細肌肉的力量,於是提倡給予雙足最少支援,避免改變個人足部運動習慣,是最有效及安全的跑步策略。
支持以上論據者有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Paula Radcliffe,他的教練拿出真憑實據,指90年代中期的100公里超級馬拉松「Leadville Trail 100」,五場賽事中勝出四場的得主,是來自墨西哥Tarahumara的印弟安人,就是穿著由舊車胎自製的涼鞋。
解構跑步的足部力學
加州杜京大學Surgery Department研究人員指出,跑步運動力學有如彈簧的機械系統,筋腱及肌肉就是擔當彈簧的角色,有別於走路的模式,跑步時身體有片刻凌空,著地時比步行產生較大撞擊力。足部著地一刻承受著最大的體重,由於腳跟沒有大關節舒緩那一刻的撞擊力,因此跑鞋設計首要腳跟軟墊提供保護。
他們又發現大部份人的足部在受沖擊一刻,足部先向內反,然後伸直推動人體向前,「腳跟─腳趾」(Heel-toe),腳跟著地由足趾推動向前。
專業運動物理治療師Nicholas Romanov,有另一個看法, 源於他的pose method主張,他認為跑步時體姿有一最適當弧度,軀幹中央保持垂直,跑手借地心吸力離開此中心點,大腿離地向後拉,以身體向前微傾狀態向前跑。有關詳情可到其網頁:www.posetech.com
另一位跑步教練Danny Dreyer 發明一套技術名為「ChiRunning」,以太極理論為基礎,強調用軀幹肌肉及地心吸力推動向前,而不是主流的說法以大腿發力向前跑。有興趣都可以從其網頁找到更多資料:www.chirunning.com
赤足跑步支持者聲稱赤足跑步有兩大優點:
1. 在著地時運動幅度大大提高
2. 減少足部向內傾,Nike研究員解釋,腳掌先弓起,再伸展抓地,以致減少內傾,壓力的分佈更廣。
筆者讚成跑手花時間檢討個人跑步時呈現的體態,多於依賴足下一雙跑鞋提供保護。